•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印度大断电背后的征地死结
  • 应将人民币跨境进口结算视作铸币税
  • ST股暴跌
    岂可怪罪风险警示板制度
  • 饮鸩止渴!
  • 更积极的政策已成防止经济硬着陆关键
  • “公道自在人心”——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二十五
  •  
    2012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印度大断电背后的征地死结
    应将人民币跨境进口结算视作铸币税
    ST股暴跌
    岂可怪罪风险警示板制度
    饮鸩止渴!
    更积极的政策已成防止经济硬着陆关键
    “公道自在人心”——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二十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更积极的政策已成防止经济硬着陆关键
    2012-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建光

      ⊙沈建光

      

      刚刚公布的7月PMI为50.1%,比6月微幅回落0.1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7年(2008年除外),7月PMI比6月平均低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传统生产建设淡季之时,今年PMI回落的幅度较往年有所缩小。结合同日发布的汇丰PMI从6月48.2%回升至49.3%,呈上升趋势,显示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亦有所改善。

      PMI处于回落但幅度收窄,显示生产需求有触底企稳态势,但产能过剩矛盾仍旧突出;而从海外经济疲软,出口持续下滑,通胀压力继续减轻,但全球粮价有上涨的趋势来看,虽然“稳增长”措施已收到一定效果,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万不可放松警惕,要实现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仍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正如7月底中央政治局为下半年经济定调时强调的:下半年应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7月新订单指数仍落后生产指数2.8个百分点,显示供需差距仍较为明显。另外,7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0%,比6月下降4.3个百分点,降势为11个指数中最大。原材料采购指数略升,而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加快降低,预示库存调整接近尾声,去库存的进程已开始。7月进出口指数均有回落,从行业看,纺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1个行业低于50%,表明外围经济动荡使得企业承担的海外订单承压。

      7月进口指数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反映了国内需求仍显疲软。海外经济疲软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正继续显现。基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态“将尽一切努力挽救欧元”,今天欧洲央行推出大举干预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债市的救市行动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就业市场疲软,大选年内政治风险上升,同样加大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而中国由于劳动力工资上涨、早前人民币升值、传统优势产品市场空间被挤占、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等原因,出口同样面临承压,预计7月出口同比增长或将降至9%,进口同比增速或将达到8%。

      7月购进价格指数为41%,比6月下降0.2个百分点,在11个分项指数中处于最低水平。其中仅农副食品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烟草制品、纺织服装服饰4个行业高于50%,显示通胀压力在不断减轻,这为货币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间。

      但仍需保持警觉的是,由于美国罕见的大旱以及其他粮食产区的农作物状况不佳,国际粮价恐有上涨趋势。今年,所有非稻谷类粮食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普遍上涨。中国是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对美国进口的依赖较强,目前国内大豆价格已接近了2008年最高点。而当前猪粮比低位运行,养猪户亏损严重,也将使未来猪肉供给承压,是推动新一轮食品价格走高的潜在压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从传达的信息来看,决策层对于当前经济状况仍比较担忧,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下半年为稳增长,结构性减税政策、信贷政策、支持投资政策都将继续加码。而房地产政策方面,为防止房价反弹,严厉的调控暂不会有所松动。

      无疑,货币政策与投资支持仍是确保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关键。货币政策方面,笔者预计7月新增贷款会在7000亿元左右,三季度信贷投放仍会处于较高水平。而外汇占款降低,公开市场操作的不足(本周1450亿逆回购到期回笼,而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仅滚动开展了80亿元的逆回购,较上周意外缩量逾8成),也预示着8月降准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下半年还有一次降息。

      投资政策方面,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的“稳增长”措施正在相继亮相。早前银监会已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通过信贷投放加大对出口信贷、“铁公基”项目、各地保障房建设的支持,投融资平台限制的由紧转松。另外,铁道部通过资产变现筹资、财政安排资金以贴息方式支持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措施,都有助于稳定投资,支持经济增长。

      综合判断,笔者对维持对全年通胀2.6%的估计抱有信心。伴随着贷款支持与投资力度加大,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缓慢回升,而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深入,四季度的经济恢复会更为有力。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