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2012年,我们一起“追”的创新产品
  • 提升流动性 银行理财灵活“变身”
  • 保险理财:年金与健康险将迎创新突破
  • 发行困境催生创新
    阳光私募谨慎前行
  •  
    2012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钱沿周刊
    2012年,我们一起“追”的创新产品
    提升流动性 银行理财灵活“变身”
    保险理财:年金与健康险将迎创新突破
    发行困境催生创新
    阳光私募谨慎前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2年,我们一起“追”的创新产品
    2012-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多元化布局 基金掀起产品创新热

      和其他市场一样,没有创新的投资理财市场将会是一潭死水。2012年,在市场环境不佳、投资人信心渐失的时候,各类投资渠道中的创新品种俨然成为大众目光的追逐焦点。

      若你有兴趣,请跟随我们细细探究这些产品的本质与优劣,看看它们究竟是“新瓶装旧酒”、“看上去很美”,抑或是拥有“真功夫”。

      ⊙记者 丁宁

      

      创新,俨然成为年内基金理财市场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

      跨市场、跨境ETF破茧成蝶,短期理财基金备受瞩目,发起式基金呼之欲出……基金创新产品在为投资者创造更为宽裕选择空间的同时,也为基金公司规模扩容提供了动力。不过分析人士也提醒,面对“看上去很美”的创新产品营销,基民应保持一份清醒,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合适的产品。

      孕育5年之久,跨市场ETF基金终于在今年成行。5月4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和嘉实沪深300ETF基金宣告成立,合计募集超过500亿元;此外,同样酝酿多年的2只跨境ETF本周将结束募集,“小型港股直通车”起航在即。

      这只是开始。

      年内,首批短期理财债基——华安月月鑫、汇添富理财30天合计首募超400亿之后,南方、华夏、嘉实、易方达、广发等大型基金公司纷纷跟进,目前已申报相关产品26只。

      7月,工银瑞信货币基金信用卡业务起步,勾连着作为投资基金的基金交易卡(借记卡)和信用消费的信用卡(贷记卡),通过与基金交易卡的自动理财协议和与信用卡的自动还款协议,来实现自动申购货币基金及自动归还信用卡欠款。

      此外,首只发起式基金本周开募,通过公司固有资金认购不低于1000万、持有期限不低于三年的方式,实现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捆绑”,改变了以往新基金的募集模式,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有消息称,首发产品——天弘债券型发起式基金两天吸筹已超6亿。

      事实上,在今年的基金销售市场,创新俨然成为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产品营销关键词。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首募总额已达2379.32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创新产品超过千亿的贡献举足轻重。

      “基金创新产品在为投资者创造更为宽裕选择空间的同时,也为基金公司规模扩容提供了动力。”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各家公司都将产品研发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期望在竞争激烈的当下通过产品创新实现规模突围。”

      不过,该人士也提醒,并非每一种创新产品都适合所有投资者。基金产品的创新已越来越具有细分市场的特点,除了业绩,适销性已成为衡量其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以短期理财产品为例,其通过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来保证业绩的稳定性,适合有短期理财需求同时更看重投资确定性的基民。

      此外,也会有一些基金公司打着“创新”的名义进行名不副实的营销宣传,以此吸引投资者。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面对“看上去很美”的创新产品营销,基民应保持一份清醒,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合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