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2012年,我们一起“追”的创新产品
  • 提升流动性 银行理财灵活“变身”
  • 保险理财:年金与健康险将迎创新突破
  • 发行困境催生创新
    阳光私募谨慎前行
  •  
    2012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钱沿周刊
    2012年,我们一起“追”的创新产品
    提升流动性 银行理财灵活“变身”
    保险理财:年金与健康险将迎创新突破
    发行困境催生创新
    阳光私募谨慎前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险理财:年金与健康险将迎创新突破
    2012-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铃

      ⊙记者 赵铃

      

      随着通胀压力的增加,大众对保险产品的抗通胀功能和创新力度提出了新要求。当我们回顾近一年来的保险理财市场时却发现,头顶理财光环的保险投资类产品,收益率却不怎么给力,甚至都PK不过银行存款收益。在产品创新方面,更是乏善可陈,除“变额年金”为新推产品外,更多的所谓新品亦只是“新瓶装旧酒”。

      备受关注的“变额年金”,在经历了最初的镁光灯聚焦后,如今却陷入了公众对其“低收益、高管理费”的质疑。从目前试点推出变额年金的保险公司中了解到,目前该产品的销量,与之前的愿景相去甚远。

      这种在欧美市场卖得风生水起的险种,来到中国后为何却如此低迷?业内人士认为,缴费门槛过高、缴费方式单一或许只是表面原因,“生不逢时”才是主因。

      变额年金之所以可以给广大的投保人提供投资保障,所依赖的是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经验。在国外,变额年金可以投资诸多衍生品,以对冲股市的波动。然而,近一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加上我国资本市场上可用来对冲的衍生产品较少,难免使得变额年金产品的账户价值有所下降。

      不过,随着下半年股市的逐渐回暖,以及保险投资新政出炉后衍生品市场向保险资金开闸,相信我国变额年金产品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备受关注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也有望推出,无疑将成为保险产品创新中的重头戏。

      所谓“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纳税款的一种个人年金计划形式的养老保险方案。根据本报记者测算,对于一位月收入1万元的白领而言,据其收入所对应的税率公式来计算(个税起征点3500、税率20%、速算扣除数555元),每个月需缴个税745元。如果他用1000元在税前购买“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则每月工资计税金额为9000元,需缴个税545元。前后相比,每月可少缴200元个税。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税延型养老险更适合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群。

      另外,健康险产品也有望借助新医改异军突起。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落实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随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相继成立,相信健康险市场也将迎来更多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