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新事物,在各方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有所担心和各种猜测完全可以理解。如果配套措施充分,最大限度地将正面作用与效果放大,则“新三板”扩容就将会变成一服良药,那会给管理层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市场体系以最大的信心和决心。
谭浩俊
对沪深市场来说,“新三板”扩容,早在意料之中,这次宣布扩大试点至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不过是靴子落了地,因而,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冲击,也已在等待和担心中释放了不少。相反,“新三板”扩容可能会对投资者反应十分强烈的IPO或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由于“新三板”融资功能属于小额定向融资,扩大试点后融资额也非常有限。以中关村试点为例,挂牌6年来,总共才融资17亿,一家公司的单次融资仅几千万。对于一次较大幅度下跌就能蒸发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股市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不可能形成资金分流潮。更何况,目前“新三板”还只对企业投资者开放,还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开放,投资分流的通道尚没有真正形成。
而在 “新三板”扩容以后,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新三板”市场融资,而不必再一起聚集到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再说,“新三板”定位于为成长性、创新性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和定向融资服务,可以有效避免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大规模、大容量融资的问题。所以,可以这么说,随着“新三板”扩容,我国已初步搭建起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以前,从股份转让系统转到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视同新股上市,要走很复杂的程序,事实上很少有公司成功实现转板。现在,允许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直接转板,这是个很大的改进,有利于实质性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对于中国经济转型也有着一定的助推作用。
要知道,中国经济所以会出现持续下行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大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成本等多重压力下,普遍出现了经营困难、运行艰难的现象。如果能通过“新三板”扩容解决困扰那些具有一定市场风险、但又有较好市场前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过高问题,无疑是解决了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道难题。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了,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就业、职工收入提高等基础问题也就解决好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就会步入良性轨道。那么,对股市来说,就是最大的、最具震撼力的利好。沪深股市从此走入大牛市,或许是大概率事件。
只是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由于沪深股市低迷时间太久,信心严重缺失, “新三板”扩容,如果相关的政策措施不能有效配合、密切协调,可能会形成较大的冲击波。所以,笔者认为,管理层理该在推出“新三板”扩容措施的同时,准备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首先,管理层可以考虑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IPO步伐,以避免投资者因为担心资金的分流而产生恐慌。
其次,规范银行的经营和管理行为。这些年来,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市场关注:一方面在股市频繁地大额融资和再融资,另一方面,在信贷资金投放中,未能让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困境有较大改善。所以,在“新三板”扩容、帮助中小实体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的同时,要求银行也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有效降低对实体经济信贷的成本。只有这样,“新三板”扩容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再者,要坚持标准,严防各地利用“新三板”为非实体企业融资。虽然“新三板”对企业有着明确要求,但如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也会出现融资失位、错位的问题。特别是为企业包装的问题,一旦过度包装,问题也就很难控制。所以,对到“新三板”融资的企业,必须是实体企业,至少眼前是如此。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新三板”市场。
“新三板”应尽力保持“新”的特质,市场监管者理应严守统一标准,虽说在“新三板”挂牌比在主板或创业板IPO的门槛低一点,但在成长性、创新性等标准上,绝不能含糊,或者“通融”。特别是在信息披露方面,要坚持让挂牌企业透明一点,尤其是在持续信息披露方面,包括临时公告和年报(经审计),要敦促挂牌企业接受主办报价券商的监管,接受公众投资者的咨询,千万不能让“新三板”变成隐患重重的企业的投机场所。
总之,“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新事物,在各方面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有所担心和各种猜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配套措施充分,最大限度地将正面作用与效果放大,则“新三板”扩容就将会变成一服良药。也只有这样,那会给管理层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市场体系以最大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