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专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新三板扩容
    试点园区热当企业“红娘”
  • 中关村代办试点6年功成 挂牌企业133家
  • 券商:积极备战 有些券商储备项目已达数十个
  • PE:多了个退出渠道
  •  
    2012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新三板扩容
    试点园区热当企业“红娘”
    中关村代办试点6年功成 挂牌企业133家
    券商:积极备战 有些券商储备项目已达数十个
    PE:多了个退出渠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E:多了个退出渠道
    2012-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小兵 ○编辑 全泽源

      

      新三板扩容终于有了消息,PE/VC也看到了新的淘金机会与退出渠道。不过,新三板的扩容能否消化PE行业目前已经参与投资的“海量”项目,还需继续观察。

      

      迎来新的退出渠道

      对于扩容后的“新三板”,PE看重的是将手中项目退出的机会。“新三板扩容后,对PE的吸引力还是很明显的,以前PE对新三板的关注度不高是碍于其流动性比较差。”一家知名PE的投资经理说。而流动性差,意味着退出难以实现。

      目前,PE热衷于在主板或创业板退出,但该退出渠道显然远远不能满足PE需求,“如果按每天上市1家公司的速度来计算,PE目前手里的项目若是只靠主板市场消化估计70年都发不完,PE手中90%的项目都上不了市。”创赢资本总经理助理刘晓辉说。在这种背景下,目前很多PE采取的规避投资风险的方法是,在投资时都会和发行人签订一个“回购协议”,即约定在一定时间后(一般是3年),如果企业没有上市,则发行人就会以约定的市盈率或利率回购股份,此为对赌协议。现在新三板市场扩容并纳入统一运行后,这些项目就有了新的退出方式,“我们的态度是积极参与。” 刘晓辉说。

      至于运作模式,PE表示会选择与券商合作。目前,一些大券商都成立了新三板业务部或场外市场业务部,PE会协同券商进行联合调研,筛选有潜质的项目,进而将自己投资的企业推荐到“新三板”挂牌,“只要能交易,就能退出。”PE对新三板抱有希望。

      

      适应新的盈利模式

      新三板也让PE感受到了“转型”的压力。

      首先,“新三板投资比传统PE的风险要大。”采访中,PE都表示了这样的观点,这是因为传统PE都是冲着IPO去的,而相比之下新三板公司的商业模式还不太成熟,“这意味着PE的投资要做两大改变:一个是在阶段上要适度前移(多做早期投资);另一个是在行业上则要选择更符合政策支持的标的物,从而做到缩小投资规模,降低投资溢价,减少投资风险。” 前述知名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说。

      其次,目前PE的资金成本很高,所以会对新三板的盈利模式不适应。为了支付年化10%以上的资金成本,此前PE的做法是多投、快上、高价退出,但是现在想高价退出已经很难。以天津股权交易所为例,其换手率为26%,按流通盘30%来看,已经基本达到100%,可以说是目前交易比较活跃的场外交易市场,而考察其在企业挂牌前就已经入股的PE投资收益,几年下来真正稳定的收益率在20%左右。业内普遍认为,待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真正运作、突破股东人数200人限制后,新三板的收益会有所提高,但整个PE行业资金成本下降,也是大势所趋,否则就将变成风险。

      “现在PE拿项目的市盈率也在10倍以上了。”创赢资本刘晓辉称,这些成本累加起来,给PE的压力无疑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很好地考虑挂牌企业的分红及扩张能力。”一般来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盘子都很小,都有扩张空间,但盈利能力能否跟得上存在差距。一个案例是,2009年3月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的“灵芝稀土”,当年发行价为每股4.8元,总股本3800万股,2011年每股派发现金红利就达3.5元,其成长性背后有PE的身影。

      

      期待新的资金方

      PE现在顾虑的是未来新三板的流动性是否足够大。目前,由于没有足够的投资人,新三板市场交易清淡。“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运作起来,投资人就会进来。”业界人士预计。

      据悉,目前已进入相关场外交易市场的PE机构,将会成为引发即将开板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流动性的第一支力量。仅以天津股权交易所来看,目前其流通市值是50亿,业界测算待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后,其场内已有PE机构的资金会有20亿至30亿涌入,从而使其呈现出相当程度的活跃度。此外,场外市场的定向增发也将有所改观,据悉,目前场外市场的定增,有30%没有完成,如果流动性提升后,这个比例将会有所改善。

      清科研究中心观察到,复星创富、中科招商、东方汇富、启迪创投等活跃于IPO市场的知名投资机构已在新三板扩容前夕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