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专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新三板扩容
    试点园区热当企业“红娘”
  • 中关村代办试点6年功成 挂牌企业133家
  • 券商:积极备战 有些券商储备项目已达数十个
  • PE:多了个退出渠道
  •  
    2012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新三板扩容
    试点园区热当企业“红娘”
    中关村代办试点6年功成 挂牌企业133家
    券商:积极备战 有些券商储备项目已达数十个
    PE:多了个退出渠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积极备战 有些券商储备项目已达数十个
    2012-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圣韬

      券商:积极备战

      有些券商储备项目已达数十个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李剑锋

      

      姗姗来迟的新三板试点扩容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不过在具体业务筹备方面,各家券商态度却呈现出明显差异。有券商认为,试点区域的扩容有利于该业务做大,但收益性较弱的劣势也阻碍了该业务在行业中的发展程度。

      “此次扩容仅是场外市场建设的其中一步,未来有望逐步扩容至全部国家级高新区,最后有望覆盖所有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对券商而言,这意味着场外市场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有分析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新三板扩容的“枪声”打响后,部分券商也开始了备战工作。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场外业务负责人表示,由于人员流动关系,公司目前项目储备较少,因此现阶段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开发上,“之前寻找的项目比较分散,现在新圈定了三家园区后,以后找项目会更有针对性一些。”

      实际上,由于扩容预期早已存在,另有一些券商在业务筹备方面的工作开展相对较早,并积累了更多的项目资源。西部某券商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团队目前储备的新三板项目已达数十家,未来有望在该业务上率先发力。

      而对于大多数有意开展新三板业务的券商而言,项目资源并非最大障碍,缺少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才是现实难题。“现在有着两三年从业经验的都是抢手货,新三板业务的人才争夺未来可能白热化。”某券商人士坦言。

      不过在部分券商积极备战新三板的同时,另有一些券商目前仍在观望,盈利空间较小成为这些券商迟迟不愿出手的最主要理由。

      上海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绝大多数券商的新三板部门都是“亏钱的”。“只有一两家券商可以做到赚钱,但利润也很薄,主要是这样的项目相比IPO,融资规模有限,但干的活却不少。从实用性角度来说,缺乏性价比。”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新三板业务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的制度安排,包括投资者扩容、做市商和转板制度引入等。就远景而言,新三板业务还是得到了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可。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梁静预计,扩容效应将快速显现,未来3年左右,挂牌公司数量有望超过3500家,是沪深两市公司数量的1.5倍,新三板市值约1.2万亿元,约占沪深两市市值的5.4%;就远期来看,挂牌企业数量有望超过1.5万家,是主板市场的两倍。

      梁静同时表示,证券公司、创投公司以及园区类企业将受益于新三板的扩容,其中证券公司是新三板扩容的最大受益者。据其测算,短期内新三板对证券业的净收入贡献度约1%;但未来3年左右带给证券公司增量收入将达282亿元,净收入贡献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