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家企业完成或启动了52次定向增资,融资总额22亿元
□63家证券公司获得代办主办券商资格
□6年间未发生风险事件,对场外市场制度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龚维松
“新三板”扩容、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意味全国性场外市场建设大幕拉开,也意味着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6年功成。按照工作安排,下一阶段中关村试点企业将统一纳入筹建中的全国性“新三板”市场,其试点期积累的经验,也将为未来“新三板”的制度设计提供宝贵借鉴。
业内专家介绍,2006年初,作为中国场外建设的初始步骤,被市场称作“新三板”的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正式启动。试点主要目的,在于探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场外市场的建设模式,探索利用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等创新型企业的具体途径。
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已有200家中关村企业参与试点,获得试点资格确认函的200家企业中,挂牌企业达到133家;获得代办主办券商资格的证券公司达到63家。
6年以来,中关村试点高效、低成本、按需融资的系统融资功能不断增,44家企业完成或启动了52次定向增资,融资总额22亿元。挂牌企业中的久其软件已在中小板上市,北陆药业、世纪瑞尔、佳讯飞鸿、紫光华宇已在创业板上市。
“整体看,6年多来代办系统试点企业不断增加,挂牌公司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行业,同时挂牌企业总体运行平稳,业绩优良。”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评价。
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挂牌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1064万元,同比增长28%;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平均为1122万元,同比增长41%;2011年上半年代办挂牌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30%,实现净利润3.4亿元,同比平均增长14%。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中关村试点6年多来,对场外市场的制度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个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一套主要依靠主办券商推荐和中证协自律备案的公司挂牌制度,试点6年间未发生风险事件;二是探索了以主办券商为核心的市场准入体系,主办券商角色重要,承担了挂牌公司,信息督导等多重角色;三是初步探索了公司股份的转让、结算等制度安排。
业内主办券商认为,中关村试点为下一步全国性“新三板”市场的建设积累宝贵经验,但从实践看,该市场也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监管框架不明晰、部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据悉,在中关村已有探索基础上,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场外市场功能定位、监管框架和相关交易等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推进“新三板”市场建设,而中关村园区作为进入该市场的首批入围园区之一,也将获得更完善的资本市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