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转融通”远远不够
⊙桂浩明
两年多前,还在融资融券刚推出时,有关职能部门就已开始考虑建立“转融通”机制,也就是设立一个专业金融机构,通过它来为券商提供用于拆借的资金和股票,从而扩大融资融券规模。现在,这个名为证券金融公司的专业机构不但已成立,而且准备再次扩张股本至120亿。而这也就意味着,今后该公司向券商提供的融资融券规模可达1200亿,这要超过现在市场上融资融券余额的一倍多。不少舆论对此予以很高评价,甚至认为这将极大地缓解当下沪深股市的资金不足局面,有效地改善供求关系。
诚然,“转融通”业务在尚未真正起步时,其未来的规模就已扩容,足见有关方面对它是高度重视的。而看现在一些相关人士的表态,“转融通”推出后的重点是向券商提供融资支持。应该说,这也是符合市场实情的。因为无论是国内融资融券这个还开展不久的市场,还是在国外老牌市场,都是融资规模远超融券。因此,当证券金融公司未来有望向投资者提供1200亿的资金与股票时,人们更多把它理解为是对股市的输血行为是很自然的,一些投资者将其视为利好,应该说也有其道理。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转融通”业务,只是市场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其本身是中性的,对股市的运行来说无所谓利好和利空,仅是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金融操作工具而已。说“转融通”能为股市带来资金,这当然是对的,但它并不能真正解决股市的供求失衡。举个简单的例子,即便证券金融公司规模达到了120亿元,那么能向市场拆借的资金最多也就1200亿元,这个数字很不小,只是相对于现在这个有十几万亿元流通市值、每年有几千亿元左右融资与再融资需求、每个星期有上百亿元限售股解禁的市场来说,这点资金又显得太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现在的投资者尽管对于融资融券业务是比较认同了,但现实是两年多来通过融资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普遍遭受了损失,而由于融券规模极其有限,因此真正能实施融券操作的投资者并不多。所以,就当前市场的实情而言,那些融资需求最强烈的投资者,其愿望基本上已得到满足,更已在股市的持续下跌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相应的,倒是有很多融券需求存在。因此在不少投资者看来,“转融通”正式实施以后,可能首先放量的是融券,至于融资规模,增长恐怕会较为缓慢。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一切都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是不管怎么说,在部分投资者眼中,因为“转融通”提供了更多做空股市的可能,所以还是从利空股市、助推股市下跌的角度来理解的比较多。有关“转融通”的消息披露后的市场表现,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而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而言,融资余额大大小于融资能力,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对融资的实际需求可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必须承认,现在股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缺乏资金,供求关系紧张。尽管管理层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引进长线资金,但毕竟需要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因为股市表现差、政策风险大以及被其他投资市场吸引等原因,短线资金不愿意入市。在市场本身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有多少投资者会继续全仓买入股票,并且在这基础上通过信用交易的方式再来加码买入,很值得研究。如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大,那么对融资需求就不能估计过高。进而言之,对“转融通”推出后对股市的输血效因,恐怕也要有个实事求是的评判。
无疑,推出“转融通”对股市是有作用的,其提供增量资金的作用也是显著的。但是,真正解决股市的资金匮乏问题,还需有顶层设计和大力度的改革多管齐下,仅仅靠“转融通”,或让证券金融公司增加点资本金是做不到的。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