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从“天才体育”到“资源经济”
  • 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仍是流通业大课题
  • 价格战背后似还有“阴谋”
  • 当询价制遭遇中国的人情社会
  • 加紧准备应对全球流动性争夺战
  • 两种怪相 一个诱因
  •  
    2012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从“天才体育”到“资源经济”
    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仍是流通业大课题
    价格战背后似还有“阴谋”
    当询价制遭遇中国的人情社会
    加紧准备应对全球流动性争夺战
    两种怪相 一个诱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紧准备应对全球流动性争夺战
    2012-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健坤

      我们对国际经济、金融的严峻形势应有足够认识,尤其需要高度警惕美欧正在“设计”危机的下一个“演出地点”,转嫁风险,而亚洲正是他们转嫁危机的泄洪区。我们理该加速建设资本市场“货币池”,壮大资本市场整体实力,构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

      宋健坤

      如何正确分析和预判未来三年或以上的经济运行趋势,是时下各国政府选择和实施正确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对各国执政者空前严峻的考验。目前,世界经济正以非常脆弱的形态复苏,如若按正常轨迹复苏,未来三年将进入具有全球经济修复意义的通缩期;如若在此期间再次遭遇外部性重大打击,世界经济将以此为转折点,加速向下滑入恶性通缩期。笔者以为,这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事件,就是正在酝酿发生的新世纪中东石油危机。

      推动这一危机发生的国际力量有三股:美国与中东的石油利益捆绑集团、美国军火商与政治利益集团、俄罗斯等国的地区利益集团。有种推测是:此轮石油危机之火一旦点燃,国际油价将在两个月内攀升至少两倍以上。事实上,各股势力已觊觎此时多年,2007年的石油暴涨只能算是预演。而真正爆发的时点,明年二、三季度的概率很大。

      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先后推出QE1、QE2,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危害。但美联储官员现在已更加明确地暗示,“仍在监控经济复苏势头,并且越来越接近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说白了,就是鉴于未来巨大利益的驱使,美国正在为推出QE3苦寻良机。为此,各方专家、智囊的推测是,美国人在为新世纪中东石油危机准备两种弹药:其一是战争所需弹药,其二是助推国际油价行情的“弹药”,即流动性。而只要国际油价高企,就将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

      近期由于受洪水、干旱、高温等多种极端天气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已发生井喷行情。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一月内涨逾20%,创下近两年来的最快涨势纪录。根据美国农业部上月的数据,美国本土已有61%的地区遭遇干旱灾害, 78%的玉米和大豆作物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美元近期的下跌之势引发市场看多油价的人气,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中东及海湾地区动荡局势的加剧,国际油价已再次进入高价通道。

      在如此险恶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表现,依然不凡,但笔者以为,我们对国际经济、金融的严峻形势应有足够的认识,尤其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美欧正在“设计”危机的下一个“演出地点”,也就是转嫁风险,而亚洲正是他们转嫁危机的泄洪区。我们唯有站稳脚跟,明晰趋势,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争夺和储备流动性的新局势做好应对准备。

      从这样的认识高度看,当前全球争夺现金流已近乎白热化,而资本市场则是这场争夺的主战场。但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太令人失望,这不仅凸显中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远未达成正匹配的关系,也说明中国实体企业自身还存在许多有待克服的深层次矛盾。有鉴于此,笔者曾多次提出加速资本市场“货币池”的建设,在这个紧要关头,笔者再次重申这个构想。

      所谓“货币池”,是按流动性的使用属性,先设定一个安全“阀值”,将风险储备放入其中,再将此之外的全部流动性合理投放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具有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投资篮中,这是个兼有储备与投资功能的高端资本市场控制体系。纵观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银行、保险、证券三部分是构成完整资本市场的统一体系,实体与资本市场各方既是“输血者”,又是“造血者”。为了避免下一步金融改革乃至经济全局陷入被动,预设好安全的“泄洪渠道”,加速构建资本市场“货币池”,已到了再也拖不起的时候了。

      人民币国际化最终成功与否,事关中国经济的最终成败。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与否,则事关中国经济的安全稳定。权衡利弊,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设好“安全网”。这个“安全网”:一要起“过滤”作用,将浑水摸鱼者挡在外面;二要起“屏蔽”作用,对利用国际市场杠杆工具,企图联动中国资本市场者断其链条。另外,对“日元与人民币的直接交易”的地点和交易时间的选择,要拥有充分“定价权”。一句话,要在博弈中,实现“交易”的利益最大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最大副产品,是西方各大资本市场交易所通过并购重组,正在实现真正“两化”:交易成本最低化和交易规模最大化。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首先实现中国资本市场交易的“国际化”。为此,笔者以为,我们应加速港、沪、深联合交易所建设,实现“一个平台”下的多元化和多时点交易,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和分配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壮大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实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转型加速,经济正由传统的单一性的资源动能要素驱动,逐步转变为由“资源空间”来驱动。在世界范围内以“大都市经济圈”为特征的新“空间聚集形态”的形成,就是其突出表现。中国的“资源空间”动能主要表现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动,这必然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理论的“单纯追求结构升级与调整”的逻辑,转向“从空间结构优化——资源要素整合——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路径,从目前看,单纯走“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有困难甚至很难走通,必须借助“空间结构优化”的推动来实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中东硝烟四起,南海狼烟纷争的特殊形势下,国家的资源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民族产业安全、生态安全等五大安全问题,已成了构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的基础,由此,构建21世纪国家资源安全预警机制,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便成了重大实践课题。不仅如此,对海外投资的评估机制也要尽快建立。评估内容除了投资活动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投资地风险评价,更要评估国企投资海外产生的提升国家资源空间的驱动力与辐射力。

      笔者深信,通过上述努力,中国经济在经历这个“冬季”后,体质会变得更加强壮。(作者系中国战略学学会理事, 资源安全指数网首席战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