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楼市需求管理的最大着力点
  • 民间资本“稳增长”还缺临门一脚
  • 货币发行机制回归常态
    迎来天赐良机
  • 再不严打走私,稀土产业就毁了
  • 制度不能决定或改变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关于A股救市的话题之一
  • 该买进欧元了吗?
  •  
    2012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楼市需求管理的最大着力点
    民间资本“稳增长”还缺临门一脚
    货币发行机制回归常态
    迎来天赐良机
    再不严打走私,稀土产业就毁了
    制度不能决定或改变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关于A股救市的话题之一
    该买进欧元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该买进欧元了吗?
    2012-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思甥

      邱思甥

      欧债危机爆发至今已近三年,整体状况仍不见好转;欧元区最新公布的7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的44,连续9个月低于50,最令人担忧的则是一向扮演欧元区经济中流砥柱的德国PMI也下滑至43,连续6个月低于50,更不要提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了。而就业情况更糟,整体欧元区失业率创下历史高点的11.2%,希腊、西班牙失业率直逼美国八十年前大萧条时期20%、24%的记录,面对一场看似让人不见希望的欧元区经济风暴,投资者是不是该极力回避欧元资产?

      从当前的市场上来看,欧元所反映的利空跌幅令人深思。自2010年5月,欧元一度创下1.1877的低位后, 即使欧债问题由希腊单一国家扩大至包含欧元区第三、第四大经济体的意大利及西班牙,然而欧元当前仍在1.23左右。这个价位显然与市场上悲观预期欧元区瓦解、欧元崩溃,进而掀起另一场国际级金融危机的预判有很大差别。

      未来欧元区将面临极大挑战,德国宪法法庭将于下月宣判ESM(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是否违宪,荷兰也将迎来前执政党因坚持缩减财政支出而下台后的新一轮国会选举,希腊更可能因无法达到去年与三驾马车的协议而陷入现金不足却又无力向外求援窘境,再度引发无序退出欧元区的疑虑。欧债的流动性问题可通过降息、LTRO(中长期再融资)甚至是欧洲央行在次级市场买进公债而获得喘息空间,但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振、企业的创新及成长空间不足,却都是欧元区短期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顽症。

      面对市场上多空交杂,外汇投资策略该如何转变?持有欧元区无违约风险的国家的债券能否带来汇兑收益? 许多投资人在面对欧元解体的风险时,第一个选择是躲避、甚至是逃离欧元资产,却不知这恰恰可能会错过获得潜在的收益。

      假设投资人目前持有以欧元计价的德国公债,一旦欧元区瓦解,德国将恢复原货币——马克。在该国债并无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一旦债券到期,德国必须以欧元区各个国家协议后的固定汇率支付新德国马克给持有国债的投资人。

      可以想象的是,假如欧元区解体,新德国马克将成为欧洲甚至是全球投资人的主要避险或投资资产,新马克也将迎来大幅的升值空间。不仅德国如此,其他经济表现较为强劲,债务并无违约风险的国家如法国、荷兰、芬兰、奥地利都将迎来货币的升值,而持有其国债的投资人也将间接受惠。

      如果欧元区被坚守住,欧元继续留在市场中呢? 在人民币国际化还未成气候的情况之下,那将是全球唯一在经济体规模、人口总量、政治影响力上有机会与美元平起平坐的货币。从经济或政治的角度上来看,美元地位持续受到挑战。美国占全球GDP的比例已较历史高点的30%之上下降至去年的20%左右。这并非美国国力衰退或经济增长大幅下跌所致,只是因为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其成长率远超过美国的缘故。过去10年,新兴国家增长率普遍在6%,而美国仅在2%至2.5%左右。

      因此,美元虽仍是全球主要交易货币,却再难以成为全球的唯一货币。在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分散风险的基本需求之下,欧元可望享有溢价空间,仍可成为广大投资者资产配置中重要的一环。在欧债危机发生前,这个溢价空间曾推升欧元兑美元至1.60以上的高点。在其他货币如人民币崛起为国际性货币前,这个溢价将持续存在。

      换个角度来看,债务危机未歇的欧元,其实也提供了部分投资人“进可攻,退可守”的获利筹码。具体操作策略可参考如下: 利用欧元下跌时建立起欧元的外汇头寸。自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最低曾至0.8230,最高至1.6038,目前1.23左右的价位,离历史平均价格的1.2088已无太大下跌空间,短线纵有因希腊债务恶化而跌破1.20的可能,但目前买入中长期价格风险确已不高。

      另外,请投资人慎选欧元资产。债券部分,可选择利率高于德国的1.5%而违约风险却不大的国家的十年期公债,如法国(2.1%)、荷兰(1.8%)。还有,瑞士公债目前的利率虽然只有0.5%,但市场普遍估计瑞士法郎不可能长期以1.20的兑换率与欧元挂钩,未来应该还有升值空间。

      股票资产选择方面,可以关注以上几个国家挂牌的大型类股。欧洲目前有154家企业名列世界500强,这些公司的平均历史长达130年。在这漫长的时段中,不论是面对政治纷乱(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或是经济衰退(1930年大萧条、1970石油危机、2000年科技股泡沫)仍保持稳定增长,其经营能力或市场策略不言而喻。因此,哪怕某一天欧元不复存在,恢复其原有的国家货币交易,亦无损其长期投资价值。

      (作者系国际理财规划师 CFP,证券分析师C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