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与展望·外贸篇
课题组: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上海证券报
总体策划:
姜 洪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范剑平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程培松 (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课题组长:
黄剑辉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王远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处长)
邹民生 (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
课题组成员:
陈 强、牛 犁、王 阁、盛力行、应习文、李若愚、赵 坤
祁京梅、闫 敏、张茉楠、刘玉红、徐 策、徐平生、张前荣
赵硕刚、王江昊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趋于严峻,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加之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呈现下行走势,但是在出口市场、产品结构改善等方面不乏亮点。
展望下半年,抑制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难以根本消除,我国宏观经济亦将保持稳步回调态势,预计对外贸易进口与出口仍将低速增长,增幅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建议下一阶段,在“稳增长”的调控主基调下,加大力度落实已出台的外贸维稳政策,减轻出口企业负担,优化进口商品结构。
内外部需求减弱
外贸增长明显放缓
2012年1-7月,我国对外贸易在国内外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延续了自去年底以来的下行走势,其中一季度下滑尤为严重,二季度略有回升。
1.进出口增速回落,衰退型顺差加大
在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我国不仅外部需求大幅缩减,而且内部需求明显放缓,导致出口与进口双双萎缩。1-7月,对外贸易整体回调,进出口增幅跌至个位数。根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实现2168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1%。其中,出口11312.4亿美元,增长7.8%;进口10371.3亿美元,增长6.4%。
由于国内企业存在库存压力而削减进口产品数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拉低进口价格指数,上半年进口下滑快于出口,致使衰退型顺差出现。1-7月,贸易顺差达到941.1亿美元,同比扩大26.8%。尽管从贸易平衡角度看,衰退型顺差不利于外贸向均衡态靠拢,但是就国民经济核算而言,由于货物贸易顺差规模扩大,净出口对国民经济的下拉程度较之去年同期将略有改善,上半年的国民经济核算数字也证实了这一点。(见图1)
分季度看,一季度外贸增速下滑幅度较大,进出口总体仅增长7.3%,同比回落2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达到1999年以来同期增速的最低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除外),仅为7.6%,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别回落13和6.6个百分点。进口增长6.8%,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
二季度外贸增速逐步恢复,海关数字显示,二季度进出口总值比一季度环比增加14.1%,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回升了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回升更加明显,比一季度环比增长22%,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回升3.2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后,外贸增速再度显著回落,7月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7%、1.0%和4.7%,经季节调整后,分别增长1.4%、1.6%和1.2%。(见图2)
2.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大宗商品进口增长较快
出口方面,一是技术含量与产品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好。200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过50%,2009年,机电产品出口排名世界第一。当前,机电产品出口延续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7月出口6491亿美元,增速达9.1%,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1.3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缓中趋稳,比重逐步下降。1-7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2261.7亿美元,增长6.5%,占出口总值比重为20%,同比降低0.25个百分点。
二是“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两高一资”产品大量出口一度给国内煤电油运以及资源环境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近几年通过对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当前政策效果越来越明显,“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到显著抑制,根据海关统计,1-6月,其出口值为438.4亿美元,下降3.8%。
进口方面:一是大宗商品进口快速增长。1-7月,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主要品种大宗商品进口增长均高于平均增速,其中进口原油1.6亿吨,同比增加10.2%;铁矿砂4.2亿吨,增加9.1%;铜286.8万吨,增加42.8%;铝71.1万吨,增加34%。
三是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消费品进口比重占5%左右,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一般为10%左右,发达国家一般为20%左右。年内,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扩大消费品进口。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品进口呈现较快增长,共计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增速高于总体增速18.9个百分点。
3.贸易方式持续改善,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
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比重继续提高,加工贸易增长放缓。一是1-7月,一般贸易出口5498.2亿美元,增长8.7%,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8个百分点;进口5998亿美元,增长6.9%。一般贸易相对于加工贸易,具有国内产业链条长、自主研发因素强、行业带动效应大等特点,其比重的持续提高显示我国近年来贸易方式不断优化。二是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减慢,1-7月增长3.1%,占同期进出口总额34.7%,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4.4%,低于同期我国出口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基本停滞,增速仅为0.6%。
贸易主体格局方面,外资企业贸易占比萎缩,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扩大。大部分外向型企业在本轮外贸减速的冲击下,均主动或被动的进行了产业、产品升级,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扩展市场的能力。其中尤其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凭借转向灵活、适应力强等特点,外贸增长相对加快,1-6月进出口值达到55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9%,快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11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9.9%。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减速,同比仅增长4%,占比降至49.5%。
4.贸易伙伴多元化有序推进,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
年初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形势持续恶化,在希腊退出欧元区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核心成员国西班牙又成为欧债危机新的矛盾集中点,德国政府债券收益率也一度快速提升。欧洲经济上半年能够实现零增长已经难能可贵,市场需求疲弱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由正转负,1-7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157.5亿美元,下降0.9%,对欧盟出口1924.3亿美元,下降3.6%。其中对德国出口下降6.5%,对意大利下降26%,对法国下降8%。同时,我国对日本出口也出现减速,增长6.6%,低于总体水平1.2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增长11.4%,目前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暂时被美国所取代。
与此同时,我国多年来实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继续显现,国际市场格局逐步优化,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较快,1-7月,与南非贸易增长40.9%,对其出口增长11.6%;与俄罗斯贸易增长17.7%,对其出口增长14%;与巴西贸易增长10.3%,对其出口增长4.7%;与东盟贸易增长9%,对其出口增长16%。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比重不断提升,东盟持续保持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南非等若干新兴市场国家在我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下半年外贸增长将呈现低位趋稳态势
今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实现平稳增长具备一定有利因素与发展条件,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国际市场趋于萎缩,显著下滑的外部需求将加大我国进出口下行压力。初步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仍将延续低位运行走势,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放缓。
1、我国外贸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错综复杂
(1)国际因素。当前及下一阶段,国际方面,欧洲债务危机负面影响进一步体现,世界经济减速不可避免,全球需求趋于萎缩,我国外贸面临的挑战加大。
一是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一直困扰世界经济增长的欧债危机问题,到目前,形势未见好转。西班牙、意大利等核心成员国纷纷卷入危机漩涡,法国经济受到显著影响,德国难以独善其身,欧洲经济发展将再次陷入衰退。
欧盟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今年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与一季度环比萎缩0.2%,同比萎缩0.4%。其中德国经济环比增长0.3%,低于第一季度的0.5%;法国经济环比增长为零,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零增长;英国负增长0.7%,意大利负增长0.7%;深陷债务危机的西班牙、希腊等国经济更是处于深度衰退之中。由于经济不景气与失业率高企,欧洲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信心受到重挫,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强,企业缺乏追加投资扩大产能意愿,消费需求受到制约,产能不断压缩,逐步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德国等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对欧元区经济支撑力度减弱和欧元区重债成员国经济持续低迷,欧元区经济今年下半年将再度陷入衰退。这直接导致欧洲各国的进口需求急剧减少。欧盟作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出口第一大市场(今年有所转变),对我国外贸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次欧盟市场需求下降超出此前各方预期,并将成为影响我国下半年出口总体增速的第一位因素。
二是美国经济复苏脚步迟缓。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疲弱,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调整为2.0%,二季度为1.5%,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尽管7月份部分数据有所回暖,但是个人消费开支与非居民投资增速的下滑趋势没有终结。由于消费增长停滞不前,政府开支持续缩水,产业新的增长点形成没有迹象,美国生产出现放缓势头。
同时,美国未来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强,美联储表示,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程度加深,不仅造成金融市场动荡,还导致美国出口放缓,令经济复苏步伐减慢,成为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负面因素。预计美国下半年尽管经济仍处温和复苏区间,但增长程度有限,IMF近期报告再次下调对美增长预期。目前美国已经跃升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在欧盟需求萎缩的情况下,美国经济的减速将对我国出口贸易形成负面叠加效应。
三是新兴经济体受到冲击。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由于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较深,在美欧经济下滑的带动下,经济增长普遍受到影响,增长势头有所放慢。年初以来,印度、巴西、包括我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已显示出征兆。
印度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5.3%,为九年来最低季度增速,连续八个季度出现下滑;巴西一季度增长0.8%,与年初制定的增长5%目标相去甚远。IMF预测报告表示,新兴经济体正在同时面对国内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国内层面,这些国家需要面对经济增长放慢、贷款遗留问题、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等挑战;国际层面,面临欧债危机、海外市场需求锐减的挑战等。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尽快得到解决,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将继续减慢。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起伏。今年以来,以原油、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波动走势,3月份冲高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工业品原料价格一度出现重挫,目前刚刚开始显现企稳迹象。展望下半年,考察国际通用的反映商品期货价格的主导指数CRB指数,7月份该指数较6月份回升5.8%,8月以来呈现连续上扬走势,这意味着下一阶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企稳。国际商品价格的企稳对我国进出口保持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五是全球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加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国家消费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压力巨大、社会问题凸显,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一些国家政府将经济问题逐步政治化,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挑起他国争端,近期出现的黄岩岛事件、钓鱼岛纷争等一系列国际争端均暴露了某些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企图。这些非经济干扰因素将阻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同时导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温,加剧国际经贸摩擦,妨碍正常贸易往来活动。
六是世界贸易形势不振。受全球经济减速影响,下半年世界贸易仍将持续低迷,IMF、WTO、经合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普遍下调世界贸易增长预期。IMF7月预测世界贸易全年增长3.8%,较4月预测降低0.3个百分点;经合组织预测全年34个成员国出口额平均同比增长3.8%,显著低于去年水平;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贸易额仅增长3.7%,大大低于近年平均增幅。此外,反映国际贸易走势的先行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掉头向下,一直处于底部运行,目前为止未见好转迹象,这也预示着下半年世界贸易难有起色。(见图3)
(2)国内因素。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要素成本进入刚性上升区间,出口企业经营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外贸维稳政策效果逐步释放,人民币汇率有所回调,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外贸增长具备一定有利条件。
一是宏观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年初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上半年GDP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同时工业生产低位徘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走低,这是造成我国进口减速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部分重要经济指标正在企稳,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先行指数已经连续6个月上行。
下半年,从需求侧看,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将对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形成一定支撑;从供给侧看,工业企业去库存化趋于结束,同时投资加快与信贷宽松将有助于促使工业回升。预期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将逐步趋稳,并在四季度实现小幅回升走势,这对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缓解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加同期进口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外贸维稳政策效果进一步释放。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家将“稳中求进”确定为今年经济发展的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和节奏,出台了一批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政策,其中包括出口退税政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贸易融资等金融支持政策、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等政策措施,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力求通过财税、金融、管理等多方面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下一阶段,随着国家稳经济增长和促进外贸、扩大进口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后续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将得以缓解,企业经营负担将有所降低,进口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
三是人民币汇率走低。汇率是影响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多次汇率制度改革,今年以来人民币走势有升有贬,出现双向波动,这有利于外汇市场秩序的正常化。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实施以来,截至今年5月份人民币汇率创出新高,七年之中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
此后,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被打破,进入下行通道,7月多个交易日连续跌停,8月16日人民币汇率更创下近九个月以来新低,年内对美元已贬值0.77%。预计未来,在美国主导强势美元,美元避险功能增强的情况下,人民币仍将维持偏弱走势。一般而言,人民币贬值可以缓解出口部门压力,增强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有利于出口增长。
四是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是当前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面对的普遍问题。根据商务部数字,过去3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上涨33%,过去两年大部分地区每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以上,今年以来又有部分地区上调工资标准,企业“五险一金”支出也相应增加。一方面工资上涨具有刚性,另一方面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因此我国企业未来的用工成本仍将维持上升趋势。
而且,与此同时,以中小型为主的外贸企业面临着贷款融资难、资金成本高的问题,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这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份额被周边国家挤占,传统出口市场优势逐步削弱。
五是广交会订单情况不尽如人意。尽管今年春季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再创历史新高,但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广交会成交情况堪忧。据官方统计,春季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从广交会历届发布数据看,除2008年金融危机之外,本次成交额明显下降为广交会历史上罕见。不仅广交会出口订单负增长,而且根据实际调研,出口企业自年初以来承接订单情况普遍不佳,在手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短单、小单比重偏高,大订单不足。
六是加工贸易进口减速影响未来出口增长。1-7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口2675.4亿美元,增长0.6%,增速自2011年2季度以来持续回落,占整体进口比重25.6%,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由于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先进后出”的特点,大部分加工贸易进口主要为下一阶段出口服务。加工贸易进口明显回落将影响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长。
2、下半年进出口将低速运行
基于以上因素分析,下半年我国进出口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较为严峻,形势不容乐观。外部(国际市场)与内部(国内市场)需求是决定外贸增长的最核心、最关键因素,尽管外贸维稳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进出口减速压力,但是政策效应空间较为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下行趋势。据此初步预计,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将维持低位,出口增长10%,进口增长8%,贸易顺差达1400亿美元左右;全年出口增长9.6%,进口增长7.4%,贸易顺差达2000亿美元左右。
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世界经济减速、需求放缓,对全球其他国家同样具有深刻影响,其进出口增速也将受到显著抑制,因此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并不会明显减小,在世界主要贸易体中仍将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从贸易结构看,我国贸易伙伴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出口产品结构、贸易主体格局、区域外贸结构等方面仍将继续优化,同时企业竞争力、出口产品质量与贸易价格条件也将进一步改善。
如何实现进出口稳定增长
针对外贸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应在稳中求进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指导下,保持政策取向基本稳定,深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实现进出口稳定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抓紧落实外贸扶植政策。在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前提下,对政策效果最为直接、企业最为关心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贸易融资等金融支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同时在覆盖范围与实施细节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范围,重点支持大型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与重要原材料和关键技术设备的进口;加强对外贸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优惠,拓展人民币结算业务适用范围。
二是切实减轻外贸企业负担。针对当前外贸企业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润下滑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全面清理涉及进出口环节的各项不合理收费,对部分必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缴费比例;对国家预期颁布或正在制定的各项减税措施,争取提前出台落实,同时研究制定若干临时性减税与税收优惠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简化出口退税手续,实施非常时期进、出口关税减免政策;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进出口融资担保业务,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是扩大稀缺性产品进口。抓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处于相对低点的有利时机,加大国内急需的和依赖度高的战略资源、大宗商品进口。通过拨付专项基金、降低进口关税、实施进口补贴等方式,加快能源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尤其应扩大以石油为重点的能源进口,尽快完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机制,防止由于国际突发事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反弹引起的经济政治损失。
四是注重出口市场结构调整。加大市场多元化拓展力度,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往来。在欧、美传统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应认识到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部分贸易往来为中间贸易,联动性较强,受发达经济体影响较大。下一阶段,在力争保持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份额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发展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广泛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出口市场体系,防患由于主要市场需求锐减带来的出口产品与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