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购基陷窘境
近两年各种“主题类”基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标榜“主题类”的基金在名称上做足了噱头,而实质上却往往主题定义模糊、投资标的与主题背离,让投资者陷入购基窘境。
⊙记者 郭素 ○编辑 张亦文
评论人士感慨,基金名称沦为“标题党”,实际投资内容“货不对板”,投资者买到的产品名不副实,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上不应一味赶时髦,回归投资本源才是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
“标题党”掩盖下的“另类创新”
随着基金数量不断增加,有相当多的基金名称直叫人“看不懂”,比如,在目前上报证监会的基金申请表中,低估值高增长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名称赫然在列。基金名称耍足了噱头,而其主题定义模糊,本质上或许只是一只普通的股票型基金。
以某低碳先锋基金为例。该产品介绍明确表述为“国内首只低碳经济概念的主题基金”,主要投资于受益于低碳经济概念、具有持续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至于到底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和“低碳”有关系,基金合同的解释语焉不详,只是说本基金将低碳经济主题的上市公司细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从事或受益于低碳经济主题的上市公司;二是与低碳经济主题密切相关的上市公司。绕了一圈,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而从其二季报披露的投资组合来看,十大重仓股中的双鹭药业、中国平安、歌尔声学、伊利股份都是公募基金的常见重仓股,“低碳”概念最终只是一个营销噱头,投资范围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业。
“在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为追潮流,赶时髦,硬生生把基金产品和转型扯上关系,从而有了那些大而无当或者看似‘先锋’的主题类基金名称。实际上是新瓶装老酒。”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买基金也要仔细甄别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看好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主题的情况下买入其相关主题基金,免去选股麻烦且可以获得行业成长收益,成为购买主题基金的重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主题类基金投资标的与契约规定主题背离,投资者要仔细甄别。
以上海某公司旗下“主题驱动基金”为例。该基金合同表述,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前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逐渐消退,中国经济结构面临深刻转型,转型中将不断涌现主题投资机会,基金将重点寻求处在雏形阶段的投资主题。
但从该基金公布的二季报可以发现,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地产股占据三席,第一重仓股为地产龙头万科A。对比契约中“寻求处在雏形阶段的投资主题”,黄金发展期早已过去的地产股显然不在此概念范围内。
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成长股票基金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基金的投资理念明确表述为,“积极挖掘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高成长性行业和企业所蕴含的投资机会”,从该表述来看,该基金的投资定位是挖掘具有高成长特性的行业和上市公司,而其比较基准参照“75%×富时中国A600成长指数+25%×富时中国国债指数”,高成长的特性非常明显。
而事实上,该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离“高成长”相距甚远。其二季报披露显示,金融保险业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到18.98%,而房地产占比也达到18.18%。十大重仓股中,保利地产、招商地产、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沪上某位基金人士表示,此类基金投资标的与约定主题背离,如此操作有不符合契约规定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