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君
上证指数在上周末再次创出年内新低,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因为经济增速的回落,投资者似乎都在等待经济增速回落的低点出现,也就是所谓经济见底信号的出现。那么,中国股市是在跟着经济增速走吗?
都说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看GDP是有依据的。然而,当我们与欧美各大佬进行量化对比后就会发现,这一结果实在很难令人信服。
我们都知道股价的定位源于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未来收益的预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市盈率包括动态市盈率来研判市场所处的位置。根据上周中投公司相关的研究报告,我们把美国、英国、德国的代表性股票市场指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得到下表:
静态PE | 动态PE | PB | |
美国标普500 | 14.37 | 13.74 | 2.21 |
英国富时100 | 12.57 | 11.10 | 1.68 |
德国DAX30 | 13.71 | 10.64 | 1.35 |
上证指数 | 11.35 | 9.49 | 1.59 |
根据上表我们发现,上证指数的PE是最低的,所以从逻辑上判断我们只能推测美、英、德三国的GDP增速比中国要高,然而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却发现结果远非如此。
美联储在6月份曾预期2012年美国的GDP增速在1.9%到2.4%之间,英国接近零增长,德国在1%左右,欧盟委员会干脆预期欧元区今年GDP增速是下降0.3%,而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在7.5%或更高。
我们的市盈率是最低的,但GDP增速却是最高的,这一奇怪的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很明显,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开始偏离经济发展的轨道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结论,它可以使非常理性的投资者甚至包括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者也会为自己的倒下而不知所以然。
除了估值以外,制约股票市场波动的因素就只有供求关系了,因此目前市场的窘境只能用供求关系失衡来解释,也就是说股票供应远大于股票需求所致,并非经济增速下滑所致。管理层提倡IPO逐步市场化,并教导我们“新股发行不会影响市场”。上周更是有管理层放话,新股发行方法年内作重大修改,内容很丰富,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放低新股发行和上市的门槛,最终能使更多的企业上市。
管理层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投放股票,所以市场供的一方是明确的,也是肯定的。那么求的一方呢?管理层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加快审批各类机构等等,据说新入市资金可以达到多少多少亿。然而,这些资金是否入市则管理层是没有权力控制的,所以市场求的一方是很不明确的。一边是庞大的新股数量在源源不断地抛向市场,一边是在场外“抖抖豁豁”的资金和场内等反弹出逃的资金,这一张供求平衡表怎么看也是严重倾斜的。
供求关系的再次平衡必然会再次出现,但它只限于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暂缓新股发行,历史上多次采用过。不过目前可能性不大,我们已经被告知“新股发行不会影响市场”。于是第二种可能性似乎成为救命稻草,这种可能性就是企业不愿意IPO了。这似乎有点痴人说梦,但如果二级市场的股价缺乏吸引力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不过,从上表可知,目前上交所的平均PB高达1.59倍,离净资产还相当远,所以难以浇灭企业的上市热情。管理层大力发行新股与企业上市热情高涨密切相关,一旦企业上市热情下降,那就相当于暂缓新股发行了。
不过,市场的估值优势已经出现,因此市场下跌的速度不会很快,其间还会不断出现反复,市场热钱依然会努力寻找阶段性的题材进行炒作,因此选股是越来越重要了。当然,市场整体重心的下移通常意味着个股机会的减少,所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更需要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