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苏宁80亿公司债议案高票过关 张近东增持计划已掷亿元
  • 重组夭折ST祥龙保壳压力骤增
  • 上海辖区证券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主题宣传活动
  • 子公司1.85亿募资再遭冻
    贤成矿业被责成“排雷”
  •  
    2012年8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公司·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公司·热点
    苏宁80亿公司债议案高票过关 张近东增持计划已掷亿元
    重组夭折ST祥龙保壳压力骤增
    上海辖区证券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主题宣传活动
    子公司1.85亿募资再遭冻
    贤成矿业被责成“排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苏宁80亿公司债议案高票过关 张近东增持计划已掷亿元
    2012-0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8月15日宣布10亿元增持计划当天我们就打算买了,不过当天没买到,现在已增持了1亿多元,到期(三个月)一定完成承诺。”昨天,在苏宁电器股东大会上,集团掌门人张近东首次透露稳定股价行动的进展。当日,公司80亿元发债计划获参会股东99%以上高票通过,张近东等公司高层亦就资金链、发展战略、股价估值等问题与股东们作详细交流。而对不久前京东掌门刘强东挑起的“战端”,张近东称感谢“竞争”,并表示此战苏宁最大王牌便是“物流体系”,这也正是公司巨额融资的最主要投向。

      ⊙见习记者 黄世瑾 ○编辑 孙放

      谈融资

      发债成本低于贷款

      昨日股东大会参会股东共计270人,代表股份39.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63%,其中现场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共23人,代表股份36.68亿股。投票结果显示,核心议案80亿元公司债发行计划获99%以上高票通过。可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股东们对公司发展战略高度认可。

      会议伊始,苏宁电器董事副总裁兼董秘任峻即介绍了公司债融资的相关背景,“去年确定了公司新的战略发展框架后,就需要加强采购平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在物流方面,在2015年前,公司要加快完成辐射全国所有三四线城市60个大型配送中心和12个面向全产品拓展过程中小件商品物流中心的建设。这就是本次融资的主要投向。”同时,针对公司云服务模式和物联网战略,他表示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研发基地以及相应设备和人才建设也要有投入,“而在分析顾客行为模式和强化物流能力的基础上,我们的采购模式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创新,一方面加强全球合作,一方面加大定制,包销、买断,OEM在采购中占的比例。”

      对于债券的发行方式,任峻表示,由于物流基地资本性投入很大,建设和后期物流设施配套,所以规划以分期形式发行。而公司物流项目回报期在7-8年,所以债券总体期限以三年和五年为主,适度考虑七年,“十年只是一个总的上限。”不过具体何时发行第一期公司债,以及具体的发行规模,任峻向记者表示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

      此前,最引人注目的是苏宁电器在定增完成后不久马上又抛出巨额的公司债发行计划,公司资金链问题引起市场所关心。对此,任峻表示,公司半年报公布的二季度末货币资金在200亿元左右,7月初定增现金到手,“今年年底货币资金在300亿元左右。我们目前的资产负债率不到55%,即使80亿元债务融资完成,资产负债率也低于60%。”而选择在公开市场上直接融资,任峻也拿出了理由,“根据最新信用评级结果,公司是中国市场上第一个获得3A评级的民营企业,利率水平可以比较低。因此总的融资成本比向银行贷款要低。”

      论估值

      “股价4元就可私有化”

      “现在是‘财经娱乐’,一般的娱乐报道编排明星也就算了,现在连上市公司也不放过。”刚刚经历了激烈的“京东苏宁大战”,在任峻之后发言的张近东表示,“我们是公众公司,财务报表都经过严格的审计,银行贷款数目非常少,2011年我们就公告了定增方案,由于审批的关系拖到今年7月才完成。所以才显得两次融资离得特别近,我们的融资计划在公司未来十年战略里面都是规划好了的。”

      尽管如此,依然有投资者抱有疑虑,提问道:“公司既然已经有200亿元货币资金,为什么还要再融资80亿元。”任峻表示,这部分资金分成三部分,“首先要考虑到风险的存在,所以有60-70亿元是存在银行中,除非特殊情况不会动用的;还有60-70亿元用来日常采购周转;其余几十亿元是有明确的投向的。”根据他透露的数据,苏宁电器未来物流等项目需投200亿元,除掉已经投入的,公司还需要130-140亿元,“一部分由每年利润投一点,另一部分就是这部分融资。”他表示,公司40家直营店和大量土地储备拉低了资金周转率,但是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首先稳定,再进行一些转型。”

      京东与苏宁此前的“微博战”也成为昨日的热门话题。京东的刘强东此前曾在微博上表示,如按美国上市公司百思买的市销率估值(0.1),苏宁的市值也就是百来亿元,“苏宁的股价1.3元左右才是合理的。”对这种说法,张近东昨日表示不屑一顾,他半开玩笑地说:“就算苏宁(股价)4元钱好了,300亿元市值,我们就私有化了,哈哈。当天我人在伦敦,还在睡觉。(增持)一方面是信心,一方面确实是觉得低估。”

      此外,市场还有分析称:由于张近东此前大量质押股权来融资,且因股价下滑追加过抵押物。有人想通过打压股价的方式来让张近东的资金链断裂,从而达到低价恶意收购苏宁电器的目的。对此,昨日有投资者对张近东个人的资金链表示担忧:“抵押按10%的财务成本计算每年也是数以亿计,融资成本如何解决?”这位投资者提议,苏宁电器可提高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以缓解张近东个人的难题。

      张近东对此则表示,个人不需要提高分红占用上市公司的现金,“企业发展有盈利有分红,苏宁集团和我都是大股东,现在分红就有几个亿,我不存在任何还款问题,包括其他收益应该不会有什么风险。你们都是跟着苏宁多年的投资者,总该信任我。”

      评商战

      苏宁最大优势是物流体系

      对于刘强东挑起的“战端”,虽然营销意味颇重,不过其微博“闪击”影响之大确实超出张近东的想象。从京东苏宁双方开通微博的人员级别看,京东由刘强东亲自出马,而苏宁仅有副总孙为民和苏宁易购副总李斌以微博应战,且二人的网络活跃程度无法与刘强东并论。

      由此,昨日股东大会现场也有不同看法。一派投资者认为,苏宁没有“IT基因”,不适合电商;另一派则认为,苏宁吃亏在做得多说得少。

      张近东则表示,自己从来没说过微博不好,苏宁易购也有160多万粉丝,“我个人不建微博,是性格使然。”他话锋一转,“京东也有优势,我们不回避。我们是想打造一个平台,给大家用。而且零售行业不可能一个企业全部做满,肯定有人比你做得更细,所以未来这个平台不是唯一的。我们感谢京东这个时候的竞争。”

      他口中的感谢,一个重要原因是刘的“炒作”,让原本并不显山露水的苏宁易购从此扬名。据张透露,苏宁易购“8·15商战”当天实现销售额超过2.9亿元,创单日记录,“京东不具备挑战苏宁的能力,当然当天我们暴露了很多电子平台的问题。京东的‘6·18促销’对我们是个触动,如果他们在当时出(价格战)这招还真是没法应对,但我们准备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后,情况不一样了。”

      进而,张近东谈了他对苏宁未来的规划,“任何模式都要讲效益,电商是先进的模式,但需要系统来支撑。电子遇上了商务,还是有商务的本质。”在他看来,电子平台的互动体验是需要的,所以两者要结合,“我几年前就说要‘沃尔玛+亚马逊’,这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只要对电子商务有了解的,都是电子基础上结合后台的……只不过每个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苏宁没有错过,一直在坚持后台,所以你说苏宁电子商务慢了吗?”

      一位家电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中国地域广大的极度不平衡,让“线上+线下”的模式成为可能,“我们可以让一二线城市的实体店偏重体验,而在三四线城市让实体店结合物流,发挥最好的效果。”他告诉记者,这个模式确实没有人实现过。

      张的构想并没有止步于此,“我们现在吃亏在搜索上面,所以要打造信息中心,早晚要和天猫淘宝竞争的,我们就是要给企业真正竞争的平台。当然我们还只是细分行业的龙头,规模还不大。”

      无论是“零售之王”还是“开放竞争平台”,张近东一直挂在嘴上的一张王牌就是其物流体系。业内人士透露,京东的物流成本占其营业收入的6%左右,由于投入巨大,见效较慢,一般电商都很难有耐心建立物流体系。任峻告诉记者,“亚马逊一开始物流投入非常高,直到很高的销售规模之后成本摊下来才合算。我们已经有摊薄效应了,考虑到易购的小商品要配送到户,目前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只有3%。”

      对于上市公司体外规模庞大的苏宁置业,张近东也对投资者做出了回应,他回顾了6、7年前的情况,表示“租建购并”就是苏宁的发展模式,“新十年发展战略中,店面战略还是这样,这几年店面投入60-70亿元,从现在的价值来说,还是很明显的。长期成本上也是低于租赁的,可持续性不错。”

      而在未来,苏宁广场将会和易购一同发展,“肯定基于集团资金配置来搞,所以现在还是渐进的,压力不大。”张意味深长地说,“商业对集团的帮助也很大,有一锤定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