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硅股大股东再放注资信号
⊙记者 侯利红 周桓 ○编辑 全泽源
在资本市场向来低调沉寂的有研硅股,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动作频频。其控股股东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称“有研总院”) 先是在月中选择较高价位全额认购上市公司全部定增股,月末再高调宣布增持,扶持上市公司意图十分明显。
在经历了方案调整、市场质疑和股东大会否决等不利影响之后,控股股东的信心来自何处?有研硅股在有研总院的战略构架中处于何种定位?昨日,有研总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兼规划发展部主任张世荣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本报专访,其明确表示,有研总院旗下的业务不会各自独立上市,等有研硅股产业升级、基础打牢之后,在图谋业务板块重组。
募投项目最快明年初开工
根据可研报告,此次有研硅股的募投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左右,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净利润约6000万。据了解,目前有研硅股已开展了一些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土地购置、设备选型、厂房设计等。
“我们要争取最大限度地压缩建设周期,尽早投入生产,尽早出效益。”张世荣表示,如此次定增工作顺利,预计项目明年初即可开工建设,“何况目前正是工程建设造价较低的有利时机”。
他告诉记者,募投项目选择8英寸直拉及区熔硅单晶抛光片项目,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半导体硅材料是信息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市场空间较大,特别是国内8英寸以上硅单晶抛光片的产能严重不足,目前基本依赖进口;二是有研硅股在8英寸硅抛光片方面具有良好的技术和市场基础,风险相对较小;三是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可为今后发展12英寸硅抛光片产业积累宝贵的技术、市场和管理经验。
他坦承,仅就项目本身而言,或许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但对有研硅股来说意义重大:既可抓住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向8英寸硅片转型升级的时机,抢占市场机遇,有利于主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可借机调整产业基地布局,优化生产流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还能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实力和市场形象,为有研硅股迎接全球半导体硅材料的产业转移、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开展产业战略合作和再融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力促有研硅股做强做大
有研硅股是目前有研总院唯一的上市公司,其所从事的半导体硅材料是集成电路关键基础材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等多因素的影响,有研硅股产业化建设进展不大,经营业绩显然不能令市场和投资者满意。
“坦诚地讲,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和矛盾。”张世荣坦言公司存在的种种问题,他表示,有研硅股占有研总院的资产比重较大,其主业也一直是有研总院长期坚持的核心业务领域。因此,有研硅股是有研总院极其重要的产业化公司,其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有研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地位。对总院而言,竭尽全力地支持有研硅股做强做大,正是有研总院“十二五”期间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部署。
他透露,当前,有研总院正在指导和敦促有研硅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改革发展模式,加强与相关优势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引进高层次工程化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团队,提升产业化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建设布局合理的产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着重提高大直径直拉及区熔硅单晶及抛光片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份额。三是在增强主业竞争力的同时,适度发展多元化产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实施管理提升活动,形成系统化的综合管理体系,练好内功,提高运营效率,推进降本增效,强化绩效考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各业务板块不会独立上市
张世荣强调,最近他们已关注到市场有关“各业务板块独立上市”的传言。但他表示,有研总院业务板块较多,分别独立上市不仅是不现实的、不切实际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考虑首先要用好、用足有研硅股这一资本市场的平台,这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张世荣的回答传递出丰富意蕴。
据介绍,目前有研总院研究领域广、产品品种多,但产业规模效益不突出,运行效率不高。“十二五”期间,有研总院将围绕核心技术、目标市场等因素,加快业务板块的整合,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据透露,去年以来总院在板块整合方面已有一些具体动作,如成立了有色金属加工事业部,正在推进有色金属粉末领域的资源重组,以及通过领域整合正在申请组建新能源材料方面的国家级中心等。
张世荣透露,在实施产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总院将切实发挥上市公司的平台功能,加强产业、科技和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力争通过相关资产和技术的注入等方式,在资产证券化和再融资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业务板块的重组是有研总院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价值型高科技企业的必然选择,但需要系统研究、精心策划、统筹实施。目前当务之急要推动有研硅股产业升级,扩大经营规模,把基础打牢固。”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