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8月份金融数据,社会融资总额为1.24万亿,其中信贷新增7039亿元,M1增长4.5%,M2增长13.5%。对此,券商研究认为:
政策放松的关键瓶颈仍然未能打破
⊙光大证券研究所
8月份信贷超预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小幅上升。8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7039亿元,高出我们预期的5500亿元,也明显快于季节性走势所对应的信贷发放数额。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小幅上升1.7个百分点至40.6%。
银行对房贷放款的放松应是信贷超预期,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8月份近3千亿的中长期贷款增量中,居民占了6成,企业仅占4成。回顾过去几个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上升势头非常明显,企业却处于低位,这与前些年政府通过银行信贷来提振经济增长时的态势有很大不同。居民中长期贷款中大部分是房屋按揭贷款,近期快速增长应该反映了银行对居民房屋按揭贷款发放的放松。这说明银行在受到稳增长压力时,仍然不愿对还款风险较大的企业增加信贷,而是转而增大按揭贷款的投放力度。这与近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转暖的状况是吻合的。
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多增幅度下降。8月份社会融资增加1.24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800亿元,同比多增幅度相比前两月明显下降。细分来看,表内贷款仍然是社会融资总量投放的主要途径,债券融资虽然增加明显,但仍然只有表内贷款的4成,无法与贷款相提并论。
货币增速小幅下降。8月份M2同比增速较7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13.5%,低于我们13.9%的预期。M1同比增速也较7月份降0.1个百分点至4.5%,也低于我们的预期。货币增速下降,尤其是M1增速持续处于低位,表明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仍然有限。
8月份货币信贷略偏正面,但不能算是转折性的信号。近期发改委批出近万亿规模的基建项目,再加上8月份超预期的信贷增长,可能会让人认为政策放松力度已经明显加大,银行系统已经通过增加向基建放款的方式担负起了稳增长的任务。但仔细查看数据后可以发现,这种观点不能成立。新增中长期贷款大部分投向了居民,估计应该是源于银行对房贷放款的放松。而政策放松的关键瓶颈——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较为谨慎的授信态度——仍然未能打破。与之同时,债券融资的增长仍然不足以弥补银行信贷缺乏留下的空白。因此,依赖银行信贷支持的基建投资恐怕难以进一步加速增长。所以,8月份超预期的信贷数据还不能被视为一个转折性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