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地产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专 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央行定调QE3下货币政策:继续稳健
  • 李克强: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 专家建言独董制度化建设 让独董不再成为“花瓶”
  • 王岐山:
    对涉生命质量问题零容忍
  • 代客结售汇再现逆差 预警热钱流出
  • 2900亿元天量逆回购迎双节 调控更趋市场化
  • 中国发表白皮书指出 中国对钓鱼岛
    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 我国四类储备资产
    首次同时减少
  • 上市公司内控报告
    披露比例逐年上升
  •  
    2012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央行定调QE3下货币政策:继续稳健
    李克强: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专家建言独董制度化建设 让独董不再成为“花瓶”
    王岐山:
    对涉生命质量问题零容忍
    代客结售汇再现逆差 预警热钱流出
    2900亿元天量逆回购迎双节 调控更趋市场化
    中国发表白皮书指出 中国对钓鱼岛
    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四类储备资产
    首次同时减少
    上市公司内控报告
    披露比例逐年上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王岐山:
    对涉生命质量问题零容忍
    2012-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新华社电

      

      首届中国质量发展论坛25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并致辞。他强调,追求质量永无止境,要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王岐山强调,必须牢牢把握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促进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进一步完善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诚信体系,建立健全准入退出、评价考核、信息公开、激励约束等质量监管制度,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培养和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敢于碰硬的监管队伍,不断提升质量监管专业化水平。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竞争、鼓励创新、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维护我国进出口企业权益。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动质量发展的合力。从根本上说,无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主体都在企业。要靠技术和管理创新,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质量水平,不断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

      王岐山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质量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和行业假冒伪劣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监管服务还不到位,质量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当前,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等领域以及部分地区和市场的质量问题,搞好集中整治,加强源头治理。对于涉及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质量问题,必须“零容忍”,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深入排查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