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地产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专 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高速公路长假免费之后……
  • IPO发审不宜弱化盈利审核
  • 开辟补充银行资本的新机制
  • 约束地方政府债务仍有两个体制性“软肋”
  • 当前特别需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 真把股市当取款机啊
  •  
    2012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高速公路长假免费之后……
    IPO发审不宜弱化盈利审核
    开辟补充银行资本的新机制
    约束地方政府债务仍有两个体制性“软肋”
    当前特别需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真把股市当取款机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发审不宜弱化盈利审核
    2012-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 山

      ⊙姜 山

      

      自7月31日发审委审核创业板神舟电脑和麦杰科技两公司的首发申请以来,新股发审会便悄然停止,这被许多人理解为是管理层在救市的潜在表现。与之类似,作为新股发审前置环节的预披露两个月来也明显放缓,7月后也曾连续数周出现“空窗期”,这也在前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新股暂停的重要迹象,并被不少投资者看成是管理层呵护市场的表现。但就在上证指数周一盘中一度探底2005点,逼近2000点整数关口之际,证监会网站当晚发布公告,创业板发审委将于9月28日审核北京中矿环保和上海昊海生物科技两家公司的首发申请,于是,前期有关停发新股以维稳的市场猜测不攻自破。

      不少人把股指跌跌不休的原因之一归咎为IPO的持续不断,然而这一思路似乎并未得到管理层的认同,证监会曾在多种场合表示新股IPO不会叫停。事实上,近两个月以来,几乎每周都有数家新股获得发行批文并进入招股程序,而从这两个月的上市新股表现看,首日更是呈现出涨多跌少的格局,遂使网下和网上参与打新的数量激增,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使得停止新股IPO也成为不现实的猜想。

      究竟停止新股IPO能否救市,市场人士的看法莫衷一是。从历史数据看,历次停止新股IPO之后,多数情况下股市并没能就此产生反转行情。停止新股IPO,从其实质上来说,更多显示的是管理层呵护股市的态度,而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改变,才是决定指数最终见底的重要因素。当然,停止新股IPO,对于指数来说,可能会有短期的刺激效果,市场资金的流入流出状况也会因此而出现短暂的改善,但如果决定市场运行的本质性因素没有逆转,这种效果也仅仅只能维持极短的一段时间,而后重新进入新一轮下跌,历史上政策底和市场底之间往往有极大的距离,也正是这一根本因素所体现出的重要外在表现。

      事实上,如果抛开资金分流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股指低位的IPO发行,市盈率会大幅下降,不少IPO公司的发行价格相较去年和前年同期的可比公司市盈率打了对折甚至更多,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标的。而在半年报披露之后,新获得批文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业绩同比有增长的公司,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下,这种业绩的取得本身就是对公司经营能力的最好证明,也更有利于投资者的选择。因此,管理层不停止IPO,对于市场的长远发展而言并不算坏事,与其让一堆公司在业绩冲顶,股指高企的时候上市圈钱,使投资者面临更大的下跌风险,还不如在目前的这样一个时段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投资标的选择。

      当然,这个角度的分析最为关键的一点,是IPO公司展现出的业绩是否真实,风险揭示是否到位而利于投资者判断。我们自然不能要求所有的IPO公司在上市后都能保持投资报告中所预期的完美状况,这是很不现实的要求,但我们显然不能容忍过度粉饰财务报表而掩盖真实情况,拟上市公司、保荐人联手造假而导致公司在上市前后业绩骤然变脸,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无疑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者而言是极为不公的,更会动摇整个市场的运行基础。

      笔者因此以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弱化发审中的盈利审核,可能并不是合适的举措,因为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也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判断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让发行人和保荐人对盈利预期承担相应责任的做法,仍会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公平公正,而一旦脱离这样的基础,那么在低迷市场中不停止IPO发行的做法, 产生的市场影响,管理层不可不综合考虑。

      (作者系东航集团财务公司投资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