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地产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专 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连续亏损拖累天茂集团
    拟转手保险部分股权
  • 富通投资巨亏索赔三年无果
    平安欲打国际仲裁“最后一张牌”
  • 季末存款压力冷热不均 银行月末放贷成风
  • 机构一线
  • 华融资产完成商业化转型
  • 谁会成为
    中国的PIMCO?
  •  
    2012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连续亏损拖累天茂集团
    拟转手保险部分股权
    富通投资巨亏索赔三年无果
    平安欲打国际仲裁“最后一张牌”
    季末存款压力冷热不均 银行月末放贷成风
    机构一线
    华融资产完成商业化转型
    谁会成为
    中国的PIMCO?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富通投资巨亏索赔三年无果
    平安欲打国际仲裁“最后一张牌”
    2012-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在保险资金即将被全面放行“出海”的前夜,平安与富通的恩怨情仇是一次成本巨大的反思与警示:中国金融机构如何更加理性地制定自己的海外扩张战略?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在次贷危机中栽了大跟头的中国平安,在长达三年海外索赔协商无果后,无奈打出了“最后一张牌”——法律维权。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昨日证实,已就富通投资损失补偿事宜,向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寻求国际仲裁。

      

      冲动的惩罚

      这是中国企业寻求国际仲裁的首例,亦是中国平安在与比利时政府协商三年无果后的无奈之举。

      “此前,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与比利时政府磋商关于富通投资损失的补偿事宜,但令我们遗憾的是至今未有结果。”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昨日回应本报称,“我们认为,2008年比利时政府对富通的处置失当,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迫于无奈,我们正在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由于目前正在相关的程序中,不便透露更多信息。”

      这桩国际仲裁案源起于5年前中国平安对比利时富通集团的一笔巨额投资。2007年底,中国平安以总计238.7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成本,从二级市场购入富通集团股份。

      孰料,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富通股价出现暴跌。比利时政府随后半强制执行的国有化救助方案及拆解出售,令这个昔日“银保双头鹰”几乎沦为一个空壳,赢利能力大幅下降,富通股价再无回天之力。2008年底,中国平安为富通股票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28亿元,代价极为沉痛。

      据知情人士称,“尽管此后中国保监会等官方机构也介入了中国平安与比利时政府的磋商,但三年了,毫无结果。寻求国际仲裁应该算是最后一张牌了。”

      这是一次冲动的惩罚。表面上看,比利时政府对富通的国有化处置失当,以及赔偿等方面的非公平对待(富通在欧盟境内的股东可分享比利时政府股权出售的部分利润),是造成平安投资富通损失的主因。

      但中国平安亦教训深刻。收购价高企,从开始决策到具体行动,中国平安只用了区区数月,便火速在二级市场拿下富通,并几次追加股份力保最大单一股东席位。激进的心态不言而喻。

      仲裁“有法可依”

      虽然是最后一张牌,但并非没有胜算。在与多位从事并购案的律师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被媒体所忽略的是,我国政府与比利时政府早在1984年就签署了《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下称“协定”),并在2005年进行了修订。

      “向比利时政府提出索赔,中国平安实际上有法可依。”按照法律界资深人士的说法,“协定”第四条明确规定,缔约各方承诺不采取任何征收或国有化措施,或任何具有直接或间接剥夺缔约另一方投资者在其领土内的投资的效果的措施。

      按照“协定”,如果是由于公共目的、安全或国家利益的原因需要采取国有化或者征收措施的,也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应根据国内法律程序采取措施;措施不应具有歧视性;措施同时应有给予补偿的规定,并且,该等补偿应等于在采取措施或者措施公开之日投资的实际价值。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考虑到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比利时政府对富通实行国有化可以说符合“协定”的规定,但是实行国有化的措施及过程应当符合法定的程序以及对中国平安作为富通的大股东进行充分的、公允的价值补偿。

      他强调说,比利时政府在将富通国有化过程中,没有给予平安以合理的补偿,平安在磋商无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协定”条款,将争议提交至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寻求国际仲裁。

      

      “出海”不可因噎废食

      中国平安提出国际仲裁的时点极为微妙。作为保险系列投资新政中的一项,保险资金即将被全面放行海外投资。

      “平安投资富通一战已屡次被监管部门视为反面教材,提醒保险机构海外投资务必要谨慎。”知情人士透露称,就在6月大连召开的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上,保监会资金运用部负责人坦言,平安投资富通案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往往忽略的政策与政治风险,而越是法律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风险就越高。

      据记者了解,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品种和范围将大幅扩大,几乎覆盖全球主要市场。多家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称,“平安投资富通巨亏一案,让我们看到了海外尤其是中小国家的政治风险,即使政策放开,我们中短期内也不会考虑出海投资。”

      “平安在海外投资上发生巨额浮亏,投资的出发点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投资时间过于仓促,在投资时机上及政策和政治风险上把握不当。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应当继续,不可因噎废食,不可因为畏惧风险而止步不前。练好内功,怀抱着激情和理性扬帆出海,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也未尝不是一次退潮捡贝壳的良机。”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