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圆桌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专 版
  • A10:股市行情
  • A11:市场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私募基金的退出“钱途”
  • 新兴产业已成商业银行再转型契机
  • 股市太需要幸福的生态环境了
  • 默克尔竞选开打亲情牌
  • 欧洲央行一统监管权燃起化解危机新希望
  • 算一算,游遍5A级景区到底要多少钱?
  •  
    2012年10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私募基金的退出“钱途”
    新兴产业已成商业银行再转型契机
    股市太需要幸福的生态环境了
    默克尔竞选开打亲情牌
    欧洲央行一统监管权燃起化解危机新希望
    算一算,游遍5A级景区到底要多少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兴产业已成商业银行再转型契机
    2012-10-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胡妍斌

      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各金融机构不容忽视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业务领域,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是银行业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为此,商业银行应尽早筹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拓展金融服务功能,推动授信和风险管理体制创新,推动网点经营模式改革。

      ⊙胡妍斌

      

      我国银行业正面临再次转型的战略抉择。

      一个最突出的趋势是,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各金融机构不容忽视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业务领域,尤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是巨大。从银行信贷投向分布的经验来看,对各产业的信贷投放与该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存在大致对应的关系,由此可大致推算出2015年及2020年新兴产业的社会融资需求量。假设GDP、社会融资总量年增长8%,至2015年分别达到58.5万亿、21万亿,之后年增长7%,至2020年分别达到82万亿、29.5万亿,2015年和2020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将分别占社会融资总量的8%和1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将分别达到1.68万亿元和4.42万亿元。

      以我国的金融格局来看,未来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将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与此同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是银行业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较大和以中小企业与创业企业为主的特点,金融需求与传统产业有显著区别,需要风险投资、股权融资、长期债务融资、保险等新型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种对金融服务的新的更高需求,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在此情形下,笔者以为,商业银行应尽早筹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这至少包涵加大新兴产业的信贷扶持力度,推动授信和风险管理体制创新;加快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机制建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推动投行等新兴业务部门发展;及时满足创新型企业金融需求,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内部流程再造;大力建设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推动网点经营模式改革等内容。

      创新型企业往往是资本密集型的,对资金需求量大,但相比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缺乏固定资产可供抵押。商业银行应根据其需求特点,建立完善相应的授信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拓展企业信贷抵质押品范围,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提高抵质押品管理能力。此外,还需探索和建立适应新兴产业风险评价方法,改进授信额度测算方式,提升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适当提高对新兴产业中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尽职免责”的问责机制,并且引入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人才,建立专门服务于新兴产业的专家评审团队;辅之以行业专家决策制度,即在对专业领域的企业信贷投放决策时,向私募、风投等机构的专家寻找智力支持。针对科技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中存在风险较高的特点,寻找建立政府担保机构的合作关系,通过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等方式多渠道缓释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各行业所处成长周期不同,金融需求也各有不同,商业银行理应进一步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建设,以期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全方位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和产品。比如,针对初创期或成长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创业一站通”信用贷款业务、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高收益债券、小微企业债券、供应链融资、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融资等系列产品。针对新兴产业成长期企业,提供“科税通”信用贷款业务、信用履约保险贷款、上市财务顾问、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对成熟期的大中型客户,则提供投资理财、基金托管、融资租赁、企业并购重组、股权质押贷款、法人账户透支等业务等产品。同时要创新金融避险产品,如推出新能源项目的专项保险、贸易融资、汇率远期的保值合约等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和汇率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品市场风险较大,常常需要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金提供方,风险投资、私募等股权融资是其成长期特别是成长初期的主要渠道。银行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可有效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银行持有企业股权,在企业上市股份变现后不仅能收回贷款,还可获得超额收益。但在目前法律没有放开对银行持股企业限制的情况下,可以会商有关部门,探讨相关创新和法律放开的可行性。事实上,投贷联动是美国硅谷银行非常成熟的模式。当然还可探寻其他的途径。笔者以为,由银行创设股份投资公司来投资并持有股权,以曲线形式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提供资本金,是当前可以尝试的途径。此外,还可以与私募股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优质的创新型成长企业提供引入风投、私募等股权融资产品。

      当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在产品和客户方面的差别不大,运营效率遂成为决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增强、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需求,才能在同业竞争中胜出。针对创新型企业积累少、销售不稳定,流动资金等需求急的特点,商业银行需要有针对性地着手流程再造和优化,构建运营效率方面的领先优势。比如,根据企业领导人、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发展方向、产品主要销售情况等指标灵活设定信用评级,实现科技型企业的灵活准入。设立业务流程专线,实行差别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创新型企业的效率等等。

      建立具有“专营网点、专属产品、专门流程、专业团队、专项风险补偿机制”“五专”特色的、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金融专营支行,也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基于科技支行的专业特色,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可在大型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特色支行,致力于将科技支行建设成为最具创新力、最具活力的支行,带动网点整体经营能力的重大提升。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