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研究·数据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又觊金矿宝安涉矿成瘾 屡教不改再涉信披违规
  • 辉隆股份超募资金找出路
    2亿再涉委托贷款
  • 宝钢股份回购已完成20% 今起“小歇”避季报窗口期
  • S*ST天发路演直击: “股改重组没有备选方案”
  • 联手新奥能源收购夭折 中石化单独结盟中国燃气
  •  
    2012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又觊金矿宝安涉矿成瘾 屡教不改再涉信披违规
    辉隆股份超募资金找出路
    2亿再涉委托贷款
    宝钢股份回购已完成20% 今起“小歇”避季报窗口期
    S*ST天发路演直击: “股改重组没有备选方案”
    联手新奥能源收购夭折 中石化单独结盟中国燃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又觊金矿宝安涉矿成瘾 屡教不改再涉信披违规
    2012-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翟敏 ○编辑 阮奇

      

      在一次次的“涉矿”遭受质疑之后,中国宝安依然“痴心不改”。这一次,中国宝安将目光瞄准了金矿。根据今日公告,公司拟出资1.78亿元用于收购以及增资集安市古马岭金矿,从而持有其68%股权。而在其“石墨烯”悬而未决以及此前收购磷矿无疾而终之后,此次收购亏损且前景未明资产,市场人士再指其带有炒作嫌疑。

      公告表示,公司早在10月11日便签订收购协议,却迟迟未向投资者披露。最终,公司因未及时披露董事会信息遭深交所停牌,直至今日方才披露相关信息,被指涉嫌信披违规。而此时的中国宝安尚处于被证监会立案稽查期,可谓“屡教不改”。

      

      收购金矿被疑炒作

      根据今日公告,10月11日,中国宝安与自然人于林、刘顺杰、孙连仁签署《股权转让暨增资扩股协议书》。公司拟总计投入人民币约1.78亿元投资控股集安市古马岭金矿公司,其中以8568万元受让自然人于林、刘顺杰所持有的古马岭金矿公司的全部股权;同时以9248万元向该公司进行增资。最终,中国宝安持有该公司68%的股权。

      资料显示,古马岭金矿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目前该公司拥有一个采矿权(有效期为2012年3月至2024年10月)和一个探矿权,其探矿权已于2012年8月28日到期,目前正在办理探矿权延续手续。该公司66万吨/年的选厂、采矿系统及其配套设施也尚处建设之中。

      对于此次交易的目的,中国宝安表示,董事局认为“本次交易可以丰富公司的战略矿产资源储量,扩大矿业经营规模,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但从古马岭金矿实际情况来看,此次收购却并不像公司所说可以提高盈利能力。首先,古马岭金矿目前尚处于建设期,未正式投入生产,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经济价值前景未明;而且,从其目前的经营业绩来看,该矿面临亏损。2011年,古马岭金矿亏损696万元;2012年1-8月,该矿亏损660万元。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中国宝安沸沸扬扬的“石墨烯”便饱受质疑,公司围绕是否拥有“石墨烯”前后多次表述不一,且闹出了“研报门”等诸多闹剧,此次收购金矿也不排除有炒作嫌疑。

      此外,就在几个月前,中国宝安涉磷矿事宜也最终无疾而终。2012年5月25日,中国宝安全资子公司中国宝安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与保康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产业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书》,公司宣称拟分期投入10-15亿元进行磷矿产业投资。而到了2012年8月25日,中国宝安公告称:“截至目前,双方尚未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由于自框架协议签订日起已超过90日,根据协议条约,该框架协议自动废止。”从最终结果来看,该项计划投资被证实是十足的画饼。

      

      再涉嫌信披违规

      至于此次收购金矿,是“真金”还是炒作,姑且不论。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围绕此次收购金矿的信息披露,中国宝安再次涉嫌违规。而此时,中国宝安还尚处在证监会针对其涉嫌信披违规的立案调查期。这也是继去年3月份以来,中国宝安再一次发生相同违规事件。

      从时间点上来看,上述收购10月11日便签订协议,当时为周四,中国宝安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公告,但公司迟迟未能给予公布。而且,公司在签订协议完成之后,方才于次日也便是10月12日召开董事会对该项投资进行审议,这也明显有悖正常经营流程。

      而实际上,记者注意到,类似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中国宝安身上,中国宝安信披违规可谓“屡教不改”。早在2011年3月9日,深交所便发布公告称,中国宝安未能及时刊登公司董事会公告,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自3月9日开市起停牌。

      随后,2011年3月15日,中国宝安公告才姗姗来迟。该公告则正是针对当时市场普遍质疑的“石墨烯”的澄清。不过,该则迟到的澄清公告被认为“前后矛盾”且“澄而不清”,并最终未能使中国宝安逃过处罚,接下来等待中国宝安的是接二连三的调查。

      2011年6月,深交所对中国宝安下发了《关于对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处分的决定》,证监会深圳监管局也下发《关于对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意见》。至于处罚缘由,则恰是因为信披违规。

      在屡被调查的同时,中国宝安业绩也不尽如人意。昨日,中国宝安公布了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500万元-6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6.14%-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