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圣韬 ○编辑 叶苗
“现在这种行情下,我们只能拿到很少的底薪,如果不另想办法,真的很难在这一行继续混下去。”某投资顾问的一句话道出了行业从业人员惨淡的现状。为了不在竞争中被淘汰,不少券商投顾人员开始自谋出路,转型、兼职、跳槽等方式层出不穷。
二级市场持续低迷、角色定位不明确、收入结构不合理,多重因素导致券商投顾在这一轮看似全面铺开的券商创新大潮中,被逐渐边缘化。获得政策上更清晰的定位以及公司更多的资源支持,也成为这一群体当前最主要的利益诉求。
生存状况仍在恶化
沈伟(化名)任职于一家中型券商的上海营业部。作为一名入行时间近5年的投资顾问,沈伟已经算是资历较老的从业人员了,目前服务的签约客户数量在10位左右。不过即便是沈伟这样的资深投顾,对于未来也感到迷茫。
“碰到去年和今年这样的行情,我们基本上没有办法拓展业务,能够维持住老客户就算不错了。”沈伟告诉记者,行情不好产生的最直接效应就是收入的大幅下降。
据了解,目前券商投顾的薪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工资,二是签约客户的佣金提成或者类似的奖金。对于沈伟而言,虽然有一些客户积累可以“啃老本”,但今年以来客户交易活跃度的下滑以及偶尔的客户流失,还是让他深切感受到了收入下降的不快。
“去年年底公司就没发奖金,今年更不能指望了。其实我这样的还不算最惨的,我们有些新来的同事,由于没有签约客户,每个月只能拿到很少的底薪。”沈伟无奈地表示。
而这样熊市只拿底薪的情况在行业内并不鲜见。招商证券上海某营业部负责人坦言,在与业绩挂钩的考核体制下,投顾的角色定位渐渐向传统经纪人靠拢,收入结构也与之类似,但考虑到投顾注重服务的功能,这样的薪酬结构显然不太匹配。
自谋转型
收入水平的降低使得不少投顾人员被迫谋求转型。
小张之前供职于国内一家大型券商,曾是一家营业部投顾团队的组建者与团队长,其团队签约客户资产规模一度达到六七千万元。不过受累于近两年低迷的行情,他不久前跳槽去了一家私募。
“在这样的行情中做投顾太累了,而且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虽然我也知道行情不可能一直低迷,但总的来说投顾从业人员缺乏起码的薪酬保障。”小张还告诉记者,之前和他一起组建投顾团队的其他同事,有能力的也大多转型或者跳槽了,不想走的就只能留下来多干一点儿活。
比如上海另一家营业部的小李,就干起了投顾工作以外的“兼职”。
“行情清淡的时候,我就在干完自己份内事后,也帮着营业部经理处理一些杂事,类似助理的活儿。这样多少可以赚上一些工分,总比闲着好。”小李表示。
有些投顾甚至“转型”做起了营销。“服务不好做,他们现在就一门心思的卖产品,现在的角色完全就是一帮销售人员了。”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定位模糊呼吁政策关怀
“投资顾问到底应该是怎样一个角色,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什么样的具体服务?这些问题始终没有明确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充分理解。”广发证券一位资深投资顾问颇为无奈地表示。
事实上,除去行情因素,缺乏清晰的定位,已成为制约当前投顾业务发展的一道瓶颈。从2010年10月算起,《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发布已两年有余,但时至今日,相关业务实施细则仍未出台,各家券商的态度也从当时的“一哄而上”而变得消极。
“这个业务后续怎么搞,我们也是一头雾水,没有方向。”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表示。
政策缺乏延续性也令不少券商变得谨慎。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之前针对投顾业务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策划,但很多规划最终没有落实到基层,目前投顾业务可以说整体陷入了半停滞状态。
有业内人士担心,随着券商其他业务因为政策红利步入快速发展期,投资顾问业务未来被边缘化的情况将愈发严重。然而作为一项有望提升券商服务能力、甚至改变传统经纪业务格局的业务举措,投顾以及与之关联的财富管理业务,理应受到更多的政策以及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