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央行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 统计数据凸显经济筑底转势信号
  •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
    再不能延续了
  • 鄂尔多斯“风暴”
  • 超级飓风“搭救”奥巴马——也谈大选(一)
  • 外论一瞥
  •  
    2012年11月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观点·专栏
    央行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统计数据凸显经济筑底转势信号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
    再不能延续了
    鄂尔多斯“风暴”
    超级飓风“搭救”奥巴马——也谈大选(一)
    外论一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
    再不能延续了
    2012-11-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 杨

      ⊙陆 杨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在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8倍。同期,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了4.5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3.6倍,增速均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这个数据与之前公布的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中占比的数据基本一致。事实上,从每年的增长速度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年均增速为10%左右,而公共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速则高达20%以上。

      这一收入分配格局,与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在过去10年中政府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而这两大引擎增长的基础是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钢铁、造船、化工和水泥等等,甚至包括包装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光伏原材料粗加工行业。这些行业运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在其中通过金融系统将部分收益转移到企业和政府部门,以此推动企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并间接提升就业水平促进收入增长。

      除了资金的大量投入之外,这一模式还需要得到廉价劳动力的支持。譬如造船这样的行业,如果没有低成本劳动力的支持,则很快面临产地转移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这些产业的时期并不愿意过快地提高劳动力成本,否则产业和财税的发展必定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也是为何10多年来工资收入上涨迟缓,部分打工者收入甚至未有变化的根源之一。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适合经济发展的粗放阶段,且具有增加寻租机会、扩大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巨大负面作用。所以,如果不能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调整,恐怕会对未来的经济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潜在的“中等收入陷阱”,表面上与收入相关,实际上却与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分配制度相关。按照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运行模式继续运转,问题很可能会逐步积累。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宏观方面,消费一般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投资和出口占据相对次要的地位。收入分配方面,居民个人收入增速一般与经济增长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而产业投资领域,则以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为主。服务业虽然规模巨大,但绝大部分仅仅是从属地位,核心仍然是高科技密集型产业。通过偏向于中低端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制度,西方国家政府将高科技企业的部分收益转移给普通工人,再通过发达的服务业体系,将工资性收入进一步转移给数量庞大的服务业劳动力。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少数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也属于这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模式。

      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对我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未来的经济增长一方面要注重解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问题,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经济增长成果,同时确保公民在起点公平性上得到保障,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对社会稳定性构成冲击。另一方面则要在社会产业发展上进一步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以起到整体带动的作用,服务业发展方面也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尤其是与金融、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持续支持。

      在兼顾收入分配公平,核心高科技产业持续增长的条件下,经济与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保证,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