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战略 更要有准备
2012-11-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宏
把低风险业务放到公司战略上来考虑,这可能是近期不少资产管理公司股东和高管的心声。在偏股基金堆里挣扎了那么多年后,大家都希望在新的市场蓝海中畅游一下。
不过,在这波低风险大潮中,我们亦可发现,部分公司在债券业务上面准备比较仓促,或是想法不够完整,可能拖累公司的战略业务发展。
比如,在关键的人力上。一些公司的考虑似乎并不完整。新建团队的人才引入质量上下差别很大,来源上也是五湖四海。这往往意味着,内部整合的难度增大。但产品发行的节奏可能在团队到来之前已经构思完成了。于是,在人员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团队,未来的考验将会比较大
其次,除了人员方面,合理的制度制定和团队文化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基金公司往往更重视在数量上的资源配置,比如人员到位、产品到位等。但在软件上,制度安排上,人员风格上显得较为疏失。
而从历史上看,即便是传统的业务项目,一个疏忽也会导致非常明显的错误。有时候伤及公司品牌。类似情况,行业内不胜枚举。而在不少团队里,团队的团结问题也隐隐存在。这不能不引起行业关注。
另外,在投入上,债券的投入向来比较少。包括人员设置、战略安排等,投研人才的薪酬也是相对较低的。这在历史上形成了明显,债券基金经理热衷转型股票的行业趋势。基金在债券市场大发展,还要在留人留心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