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我国社会融资演变特点与趋势展望
  • 扩大消费品进口将居民购买力留在境内
  •  
    2012年11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我国社会融资演变特点与趋势展望
    扩大消费品进口将居民购买力留在境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扩大消费品进口将居民购买力留在境内
    2012-11-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 “中国购买力”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经济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我国居民的购买力留在境内实现,培育本土高端消费品市场,缓解我国消费需求减弱、经济放缓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梁达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中高档消费品受到市场青睐,已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对象。现在,我国已具备扩大进口中高档消费品消费的条件,扩大进口中高档消费品是关乎国民福利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进口结构,适当扩大消费品进口。那么,如何营造宽松的我国消费环境,通过适度降低税率,建立境内免税店、折扣店,放宽高端消费品进口,同时打造自己的高端自主品牌等,将更多的高端消费留在境内实现,促使高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尽量在我国境内释放,将对我国经济持续较快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消费品进口与居民境外消费状况

      1.消费品在进口额的份额偏小。

      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其中进口总额17435亿美元,增长4.9倍。2003—2011年,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其中进口年均增长21.8%。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进口的比重提高到9.5%,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已经连续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在我国进口的商品中,消费品所占比重偏低。目前,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30%左右,有近三分之一的是非食用原料以及矿物燃料等商品,主要是金属矿砂、石油、天然气、煤、焦炭等大宗商品和原料,二者所占比重将近占总进口额的30%以上。我国进口的工业制品占60%~70%,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比最大,占40%左右,而进口消费品的比重并不高,各细类消费品所占比重平均不到1个百分点。

      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和世界第四大消费品市场。但据统计消费品进口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3%。目前进口消费品比例依然偏低,市场开拓潜力巨大。根据联合国BEC的分类,“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消费品进口只占总进口的4%左右。2010年总进口额1.4万亿美元,其中只有4%是消费品,进口消费品占全国零售总额只有3%左右。

      从去年的统计数据看,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占进口总额的43.2%和26.6%,比2002年分别提高3.8倍和4.6倍;非食用原料与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两大类商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14.2%提高到2011年的32.2%,进口的消费品比重则没得到明显提升。

      今年前3季度,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平稳增长,我国铁矿砂进口5.5亿吨,同比增长8.4%;大豆4430万吨,增长17.7%;初级形状的塑料1769万吨,增长3.2%;钢材1052万吨,下降12%;未锻造铜及铜材361.9万吨,增长32.6%;未锻造铝及铝材93.1万吨,增长39.4%。此外,机电产品进口5752.7亿美元,增长2.7%;其中汽车89.9万辆,增长23.7%。

      2.境内购买力分流境外有增无减。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为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而2012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7700万人次;2011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花费为690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到800亿美元。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发布的《2012“黄金周”中国境外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在2012年10月1日至7日的七天中,中国人出境消费奢侈品累计约达38.5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左右。在黄金周七天,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中,欧洲占63%,北美占25%,中国港澳台地区占12%,加上黄金周期间境外隐形消费与奢侈品服务业消费,预计超过60亿欧元。

      据预计,今年后三月奢侈品消费市场将比去年同期增长7%左右,2012年全年将增长10%左右,从2011年的1920亿欧元增至2120亿欧元(约合1.73万亿人民币)。

      由此可见,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我国消费者旺盛的购买力依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对世界经济正发挥着独特的“正向影响力”,在美国、欧洲等境外市场发挥了拉动经济、解决就业的能量。

      

      稳住境内购买力仍需多方努力

      减缓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拉动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由此,从出口导向型向消费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也成为我国推动更多进口的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消费品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进口消费品有利于引入竞争,提升消费结构,改善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福利。为此,应进一步扩大进口,重点增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进口,鼓励境内大型内贸企业与境外消费品供应商、境内进口商建立合作机制,减少中间环节,促进进口产品顺利进入境内市场流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为进口市场迎来最好的时机。

      为了将一部分外流消费力引回境内,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等政策方面进行调整,加大对中高档知名品牌商品的进口力度,以适应境内的消费结构升级。

      1.继续出台相关进口政策,使之更有效服务于扩大内需战略。

      继续扩大内需容量,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当务之急,在政策层面倾斜性引导所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影响下,进口消费品将能更好地发挥其正向引导和调剂余缺的作用,成为促进我国消费扩容、提升境内消费层次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外贸进出口方面发展迅速,但进口政策还是未能完全有效地服务于扩大内需战略。以往的进口商品多集中于工业用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开始注重消费品,增加可供选择的品种种类,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有效地促进消费升级。同时,要通过进口带动和刺激境内企业对新消费品的跟进和生产,刺激厂商更加重视生产质量,提升标准,使进口消费品的过程成为替代生产的前奏。

      2.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

      要通过进口加快技术进步,改善投资环境,引入消费品市场竞争,增加消费者福利,鼓励支持境内流通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整合进口和境内流通业务,减少中间环节;鼓励境内商业企业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发展自营销售平台,打破垄断,实现充分竞争;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鼓励支持贸易促进机构、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根据需要开展进口咨询和培训服务;加强对重点进口企业和行业的指导,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大进口促进力度等。

      3.降低消费品关税,促进高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在境内释放。

      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32美元,已进入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期。按照国际经验,正处在消费规模扩大、消费升级不断加快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富裕阶层对高档商品的需求空间迅速放大。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在拉动外需的同时,兼顾内需,将高收入居民在境外的高消费转化为境内消费,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大有益处。因此,应适应新的消费变化形势,尽快调整现有的相关政策。增加进口消费品,将增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针对中高档进口消费品适当降低税率,进口商品经营环节的税收会增加,在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境外购物和代购带来的避税与逃税行为,把税收留在境内;同时,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税负将间接促进相关领域税收的增加,可以拉动相关服务业,并扩大税基,增加相关税收收入。另外,若进口中高档消费品进入境内市场并迅速发展,将使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过程中实现旅游和购物的分离,出境旅游相对注重于观光游览,而购物消费需求较多在境内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服务环节的利润,不会造成大量税收的流失,同时可以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总之,通过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可以将部分境外消费转化为境内购买,扩大境内市场的销售收入,使巨大的消费潜力在境内充分释放出来,让境内富人的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4.通过进口消费品培育中国的中高端品牌。

      近年来,中国进口消费品绝大多数是新产品或质量性能较高的产品,如中高档消费品中的汽车、数码产品、服饰、化妆品等。进口这些中高档消费品,对境内相关产品的生产起到了相应的示范效应,同时刺激了新的消费热点,使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使我国居民可供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增加,改变了居民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境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相应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

      境外中高档消费品不论是从风格角度还是从质量角度,均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这些中高档商品进入到境内市场,实际上起到了一种鲶鱼作用,使得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在产品质量、产品风格上要求更加严格、更加挑剔,同时逼迫我们的企业必然得从高质量、独具风格的角度来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优化自己的产品风格。这就会促进境内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有利于培育我国高档、优秀的消费品品牌。

      5.市场秩序仍需大力整顿。

      多年来,不少商家借销售旺季的时机,大搞虚假的促销活动,“一刀子把游客宰死”、“一锤子买卖”等现象仍较普遍,把游客堵在门外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境外商家都能抓住市场的巨大商机,迎合消费需求,大力进行促销。这种反差不仅影响了一个地方或企业的利益,也降低了刺激消费的效应。这种短视行为、因小失大的做法,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尽管国家加大净化消费环境,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消费品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假冒伪劣的商品或低质服务仍在一些市场或领域出现,价格欺诈、行业垄断、强制交易等等行为不仅影响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害人身安全,使人们不敢放心大胆消费,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整顿市场秩序仍需花大力气。

      (作者系高级统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