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海外
  • 基金:预计年底前债市中性偏乐观
  • 基金分歧热度升温 A股配置方向恐生变
  •  
    2012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基金:预计年底前债市中性偏乐观
    基金分歧热度升温 A股配置方向恐生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分歧热度升温 A股配置方向恐生变
    2012-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系列经济数据开始转暖的同时,基金等机构间的分歧亦陡然升温。

      宏观经济究竟是阶段性企稳,还是持续性复苏,各机构间依旧存在不小分歧,对库存、周期、转型等各方面争论的热度也持续上升。

      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一季度,经济企稳的形态及时间、区间均面临证实与证伪过程。不过,随着经济的阶段性企稳迹象,或许也预示着,基金等机构的配置方向将逐步发生根本性转变。

      ⊙本报记者 吴晓婧

      阶段性企稳PK持续性复苏

      对于经济走向相对乐观的观点,如海富通基金的投研人士认为,近期的数据表明经济复苏迹象明显,虽然各项经济数据同比增长的幅度一定程度上缘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但增长态势并不完全依赖于低基数效应。同时我们还看到社会融资有所回升,企业资金短缺的状况实际上有明显缓解。上市公司的三季度报也显示,企业现金流得到大幅度改善,去库存情况比较理想;不少企业的实际需求正在回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伪复苏的逻辑可能需要相对谨慎。”

      相对谨慎的如大成基金,该公司宏观策略研究员李冒余表示,10月份的PPI同比数据实际上低于此前预期,但是季调后环比为今年三月份以来首次为正,符合月初环比上升的判断。季调后环比上涨贡献最大的为采掘价格,而生产资料项的原材料(钢铁、水泥、化工)价格环比大幅低于预期,是同比增速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主要原因。李冒余称,从10月份的价格数据看,食品项的低位徘徊基本排除年底前的通胀担忧,这有利于货币政策环境的改善;但是原材料价格环比疲弱显示实体经济需求没有明显起色,经济复苏仍有待观察,去产能约束下周期性行业的景气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

      此外,还有一部分基金投研人士对于短期经济回暖持乐观态度,但拉长时间而言,则相对悲观。如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就短期经济前景而言,其实可以乐观一点。三季度以及九月份经济的好转,无法完全用基期和季节性因素解释,也就是说,它是真实的。其驱动力量包括房地产新开工总体回暖、直接融资当局放行较多,也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步伐加快。看到明年一季度,经济环比、同比改善的势头应该能看到。

      但考虑到限购政策可能长期持续、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尚在形成中,魏凤春担心,经济的好转可能不会持续到明年的下半年,也就是说,还无法判断“中期底”是不是已经看到了。由于经济和企业盈利的预期主导了近期的市场,从现在看到明年三、四月,市场应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博弈升温短期观望情绪浓厚

      随着股市维稳预期逐步兑现,上周股市沪深成交量略微出现萎缩,局部资金呈现撤离迹象。

      “在经历了一定幅度的反弹之后,各机构间的博弈开始增加,目前市场的位置比较微妙。”在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看来,近期基金增减仓动作并不大,主要出于观望状态。

      “预计短期内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对政治消息的敏感性较高。”大成基金认为,后续需要关注国内外政策的微妙变化,同时密切留意CPI及利率政策动向。

      在其看来,目前市场信心仍然不足,对经济向好的持续性存在很多分歧;另一方面,具体数据所反映的经济情况还有待观察,而且近期维稳预期对市场的干扰较大,影响后续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预计短期仍将维持震荡格局。此外,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维稳行情仍有期待,最新的PMI数据也对市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另一方面市场则同时面对着获利回吐和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压力。

      此外,今年对于市场趋势预判一直较为准确的安信证券预期,市场在11月中旬后下跌的概率较大。其逻辑在于,四季度预期看到平淡的经济基本面和相对紧张的资金面,因此在11 月中旬以后对市场的看法将转向谨慎,建议投资者在12 月末资金紧张、创业板解禁的时点逐步增加仓位。

      安信证券表示,资金面通常在年末对股市产生负面的影响,历史上股票市场上的跨年度行情都是靠强劲的经济基本面推动,例如2003 年、2006 年、2008 年、2009 年,而今年很难看到类似的经济基本面。“我们认为四季度经济基本面平淡,在刚刚经历了一轮去库周期周后,经济企稳的概率较高,但仍然缺乏明确的需求复苏主线。因此,11 月份下旬后,对于资本市场影响更大的因素可能来自于资金成本和交易行为,我们认为市场向下调整的概率更高。”

      基金配置方向或生变数

      经济的阶段性企稳迹象,或许也预示着,基金等机构的配置方向将逐步发生根本性转变。

      海富通基金的投研人士表示,投资上建议继续关注成长股领域和低估值周期板块。在经济复苏势头并不强劲的预期下,估值回调到合理水平、业绩稳健的成长股依旧值得中长期布局;而低估值周期板块则可能会出现市场纠错带来的博弈性机会。

      同样看好周期股的还有南方等大型基金公司。南方基金的一位投研人士表示,在股市筑底过程中孕育着结构性机会,一是流动性改善过程中,周期类行业的相对收益可能大于非周期,但本轮流动性改善的特点是方向明确但速度可能低于预期,因此非周期与周期的配置目前保持相对均衡可能更佳;二是经济增长驱动力从过度依赖投资,转向内需消费、服务业驱动并重,持续为相关行业带来需求增长超越GDP的投资机会;三是人口步入老龄化社会、全球医药制造行业继续结构性转移到中国、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支付标准的逐步提高,为健康相关产业带来的投资机会。

      上投摩根认为,目前A股市场受到政策预期不明确和投资者情绪影响仍处震荡格局,后续经济数据如能进一步强化经济复苏信号,将为市场带来明显支持。在其看来,如果政策放松力度加大,市场拐点明朗,金融、地产、机械和建材会有阶段性机会。预期到年底前,市场大致仍是窄幅震荡态势,上行空间略大于下行空间,年底有望震荡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