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叶苗
贵州,犹如一块碧绿通灵的翡翠镶嵌在我国西南。其崎岖的地貌与难行的交通使得古代先民对这片灵秀之地望而却步。过去的贵州似乎始终给人以封闭保守的印象。
如今的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通路不畅”仍然制约着当地经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产能,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通路,既是有形的公路、铁路,更是无形的资本之路、金融之路。
来到贵州不久的郭文英局长是个爽朗的内蒙古汉子,参加工作后不久加入证券监管工作的队伍,1997年在当时的内蒙古证监会从事法律稽查工作,中国证监会成立后任呼和浩特特派员办事处主任助理、党委委员,之后又历任内蒙古证监局副局长、陕西证监局局长。作为证券监管系统的一员老兵,纵行南北的郭文英深知资本市场对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做大做深贵州资本市场,拓宽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之路,也成为郭文英来到贵州后主动挑起的一副担子。
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还相对落后,省内不少有资质有潜力的企业还不能熟练地使用各种直接融资手段,帮助企业自身做大做强。为了在当地增强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郭文英和他的团队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说起辖区内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郭文英如数家珍。
郭文英坦言,作为监管部门,鼓励企业上市并非其本职工作,摸底上市资源等工作也给规模并不大的贵州局带了不小的负担。一次地州走访往往需要正式工作人员不足30人的贵州局全体出动。但在郭文英看来,既然来到了贵州,自己也算是半个贵州人。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也是应该的。
畅想未来,郭文英对贵州资本市场的明天充满信心,但他也希望当地企业解放思想的脚步能够走得再快一些,当地政府对拟上市公司的政策扶植力度能够再大一些,让贵州经济更快更好地喝上来自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闯出一番新天地。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段有趣的插曲。一位贵州局工作人员向郭文英汇报土豆、鸡蛋等多个农产品期货筹备进展时,郭文英不假思索地问道:“贵州的土豆产量就很大,有没有可能以贵州土豆作为标准合约,或者设一个交割库呢?”寻找能够支持贵州经济的金融工具,似乎已经成了郭文英的一种本能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