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发展机遇
2012-11-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浩子 ○编辑 杨晓坤
当前国内信用债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6万亿人民币,并且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趋势。但与信用风险的增长相比,信用风险的后续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特别是风险对冲工具的发展相对滞后,根本无法与基础信用风险资产匹配,因此笔者认为依托于信用风险管理层面上的金融产品发展空间巨大。
国际上信用类金融产品的种类繁多,一般都是以债券、债权、股票等为基础信用资产,通过在基础信用资产上叠加杠杆性交易从而形成的金融产品,主要分结构性、衍生性、夹层性等方式,其中以衍生性为主。但在这些方式中,个人认为目前结构性金融产品应该更加适合国内的现状。这主要是与国内基础衍生交易市场还未形成,远期、互换市场才刚刚起步,期货、期权市场还未建立,信用风险如果不能用交易工具对冲,就更不要说设计成衍生产品了,所以衍生性金融产品根本无法设计,那么夹层也就更无从谈起。
结构化产品不一样,因为结构化产品的目的并不是去对冲风险,而只是将风险分级后区别化对待,通过优先、次级的杠杆层去切分风险,把高风险、高收益卖给高端客户,把低风险、低收益卖给低端客户,但本身却没有影响信用风险总量,主要的变化在于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公募的信用金融产品中,结构化产品还比较少;但私募产品中,这几年结构化产品开始盛行,从股票到债券都有。这一方面与两者之间的发行难易有关联,另一方面与监管政策也有关系。
笔者个人认为在以债券投资为主的信用类金融产品上,结构化产品在国内应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因为债券的低波动率造成了产品结构化后市场风险的增长空间有限,而信用风险的区别对待与目前国内理财市场的客户分化正好能够对应,因此这类结构化产品将在未来得到很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