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T9:汽车周刊
  • T10:汽车周刊
  • T11:汽车周刊
  • T12:汽车周刊
  • 美国无奈推迟“巴Ⅲ”生效
  • 金融稳定呼唤深化监管体制改革
  • 券商经纪业务原有发展路径将发生重大改变
  • 亚洲加速绿色转型
  • 不容国际热钱冲击经济复苏势头
  • 央企以开发能源的名义毁林?
  •  
    2012年11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美国无奈推迟“巴Ⅲ”生效
    金融稳定呼唤深化监管体制改革
    券商经纪业务原有发展路径将发生重大改变
    亚洲加速绿色转型
    不容国际热钱冲击经济复苏势头
    央企以开发能源的名义毁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容国际热钱冲击经济复苏势头
    2012-11-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 杨

      ⊙陆杨

      

      热钱流动对的经济的影响历来不容忽视,近期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动更牵动了众多市场观察人士的心。稍早时候,香港特区金管局曾在不到半个月内连续八次出手干预港元兑人民币汇率,累计干预金额已高达244亿港元。而除了香港以外,内地的热钱流入压力也在渐渐凸显。

      据广东省社科院《境外资金在中国大陆异常流动研究》课题组的跟踪研究,以及对100多个地下钱庄的监控结果,自9月下旬以来,国际热钱就已经开始加大流入我国内地的趋势,而同期人民币升值也开始加速。在经历了10月中下旬的快速升值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处于6.3左右,尤其是即期汇率在最近市场兑换价最近连续十三天触及涨停价,整个10月的累计涨幅高达1%。

      国际热钱反转之前流出的趋势,主要与发达国家新一轮量化宽松和国内经济止跌企稳有关。随着美国QE3、欧元区OMT和日本央行新增数十万亿日元的量化宽松,外围资金面大增,势必引发资金面的泛滥,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和日本仍风雨飘摇之际,到相对经济增长平稳的新兴市场国家寻求较高的收益是理所当然的。恰好中国经济出现了止跌企稳的态势,10月物流协会制造业PMI重回临界值以上,达到50.2,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之上。再加上出口和信贷数据的回暖,四季度GDP企稳回升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下行的情况下,只要中国经济增速能够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上,对发达国家游资的吸引力就是非常强劲的。

      但从国内实体经济恢复的角度来看,热钱猛于虎,游资大量涌入显然弊大于利。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这一端,海外游资涌入加上央行货币宽松,至少境内资产价格上行的流动性来源问题得到解决,相关的金融机构收益可能会较高。然而,在国内实体经济复苏这一端却很可能出现大问题。企业资金可能进一步虚拟化,受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可能回暖,并且出口增速下滑等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加大等因素影响,企业将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体系之中的动力大增,而实体经济的复苏会进一步失血,最后可能出现类似前两年那样的状况,虚拟经济繁荣,实体经济亏耗,最终随着热钱快速流出,虚拟经济失去支撑,实体经济的负面消息释放,整个经济体系下挫。更值得警惕的是,国际游资可能通过贸易往来、外保内贷等形式包装进来,这些项目与实体经济直接相关,相关数据可能因此而被变相“注水”,甚至有部分游资假借投资实体经济名义进入。其直接危害就是造成实体经济的虚假繁荣,并直接干扰国家相关的调控政策的形成,这对国内实体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作用将是非常大的。

      在实体经济复苏未稳之际,保持金融经济体系的稳健尤为关键。为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形成有效的封堵措施。最要紧的,是有效管理香港特区和内地之间的资金流动。虽然目前内地外汇金融体系并未完全放开,QFII等合法的投资渠道容量有限,但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通道已初步打通,很难说大量囤积在香港的游资最终目的不是进入内地。目前需要做的是加强对香港进入资金的管理,防止游资通过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便利,包装成贸易资金和实业投资进入内地。

      还有,虽然相关部门规定了贷款的投向必须是实业投资,但在实际运作中资金却可以通过设立虚拟项目,或借道其他项目转移投资。考虑到银行会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资金运作需求,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此类信贷流向的监管,可以考虑制定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对没能有效监管资金流向的金融机构采取相应惩处。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