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银汇理平衡双利混合基金经理
付柏瑞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李克强副总理也多次撰文及在公开场合表示新型的城镇化将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从1978年到2011 年,中国经济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近10%,同期城镇化率由17.9%升至51.3%。就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对应关系而言,按照有关专家的发展模型测算,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60%;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51%。这种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背离,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和必要性依然较大。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60%。
城镇化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互为因果。改革开放的过程,正是城市形成和范围扩张的过程,也是生产要素和商品打破壁垒自由流动、聚集,并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过程。得益于城镇化产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享受到较低的资金和劳动力成本,以及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通过不断满足巨大的国内外需求,实现高速增长。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能源、资源、建筑、环保、加工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变革与科技创新,与理念、技术、产业升级的新型工业化相结合,走出传统意义上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消耗保持正向关系的“死胡同”。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进一步改变居民的消费结构,这在三四线城市将更为明显,从而对侧重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股构成利好;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求,地方政府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天然气管网、城市排水系统、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投资有望加大;此外,节能环保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主线。其中,绿色节能照明、城市污水处理、节能建材等,将显著受益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另外,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未来的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之一在于使1.5亿进城农民工能够在城市居住消费,解决其收入和消费问题。我们认为,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工的文化和娱乐需求放大,随之将带来对电脑、手机和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