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是企业问题。因此,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捋清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理应回归到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主动调整和聪明才智为动力的思路上去。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是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左晓蕾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几天的广东之行中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经济有周期变化规律,经济结构当然得顺应规律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下一步调整需要调整思路,而且需要几个方面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首先,企业做好了结构调整的市场和知识准备吗?传统的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经济衰退,主要都是产品过剩,经过企业改造产品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最终摆脱危机走出低谷,经济在新的结构上重新开始新的扩张。因此,经济结构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虽然是个宏观概念,但如果一直停留在宏观层面的讨论,很难真正实现。
笔者早几天参加APEC中小企业论坛,听到企业提得最多的问题是,该向什么方向转型,企业结构如何调整,政府支持什么产业?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结构调整的正常问题,但由企业提出来,就显得不正常了。
结构调整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最清楚自身的比较优势,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当年台湾、香港地区的出口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内地,都是企业自身的选择,美国、欧洲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也是企业行为。上世纪末,个人电脑产业饱和并与互联网分离的模式遭遇危机,是微软、google、intel以及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自身的调整,实现个人电脑联网突破饱和瓶颈,不断提升互联网的速度,并开发互联网搜索引擎,给互联网这条虚拟高速公路加载了装满信息的传送,促成了互联网的革命,不但使IT行业走出了危机,而且走进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结构调整应以企业为主。如果企业没做好准备,不知道未来如何发展,难免造成盲目扩张,或会出现哪里能赚快钱就“转”向哪里的所谓“温州现象”,造成产业空心化,企业“转”到连实业也不做了。比如浙江的眼镜制造企业借贷22亿“转型”做光伏加工出口,因为出口市场早已产能过剩,于是投资失败赖账跑路。而事后的说法却是“政府让我们转型”。
最近在东莞参观一家服装企业。公司的法人企业家游学国内外一年之久,找到了整合服装产业的新模式,整合了市场以及相关资源,整合了十数家服装制造厂,抓住中国年轻人的消费特点,以每天都有新装上市的崭新思路,打开了服装行业新的空间,使企业重现活力。
企业结构调整不是顶层能够“设计”出来的,企业才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不论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依靠外需转变为依靠内需的增长结构调整,或是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只有企业敏感反应国内外大形势变化而实现调整的产业结构才能有效。所以,经济结构调整,理该回归到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的主动调整和聪明才智为动力的新的务实的思路上去。
其次,适应新经济结构技能的劳动力准备好了吗?不论是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还是新兴产业的新产业结构的形成,都将伴随着更高更新的劳动技能需求。如果大规模劳动力培训跟不上去,会产生新结构下的大规模失业。
上世纪末计算机软件大规模使用在生产和管理上,美国政府和企业大规模培训网络程序员,在新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规模结构性失业。德国企业办技能培训学校的机制,一直是“德国制造”技术工艺领先的保证。实际上,稍大一些的中国企业过去都有技工学校(夜校),对工人适应企业的技术革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能恢复过去的一些好做法,可以缓解未来技能劳动力不足和结构性失业的挑战。
第三,金融业做好了支持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准备吗?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收购兼并、产品升级换代、新领域的开拓,技术改造工艺更新、海外投资等,无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金融市场本身的改革,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的条件之一。但我们金融体系不论是银行还是证券市场,都还没有形成以提供中介服务为主的经营方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难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更缺乏支持转型的相对长期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准备。推动企业向更高程度上和新的领域的发展,需要打造从天使到PE的完整投资产业链,而不是现在这种以上市为目标赚快钱的最后一公里的所谓PE模式,让民间资本参与企业的早期转型为未来的投资回报做铺垫,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让资金流向那些具备成长性的优秀企业,流向那些通过收购兼并整合市场实现扩张发展的企业,实现资源的市场化优化配置。资本市场应通过改革释放制度性红利,让那些预期未来能转型成功能带来回报的优质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获得投资者的支持。
最后,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准备好了吗?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捋清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规划”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告诉”企业如何转型,是违反经济规律的。浙江、江西和山东地方政府按GDP增长思路一味鼓励企业发展光伏产业,违反产业发展应先投资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再扩大消费市场,最后才是扩大产能的规律,结果清洁能源远未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形成新能源结构实现新能源战略,产能过剩严重困扰企业,就是个典型事例。
按十八大精神,推进下一步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是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导新兴产业按照行业规律发展。政府成立的投资基金应减少直接投资避免挤出效应,而要加大结构调整中技术改进和研发的投入,最好通过招标配套研发资金和专利权的方式优先给予在实体经济中转型发展的企业更多机会,而不是通过“审批”导致不公平的寻租结果。
在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中,中国近30%左右的加工贸易企业已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下一步经济结构能否顺应全球化规律沿着正确思路不断调整,将决定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的竞争地位,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