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证监会基金部处长李莹:基金投资和销售
    均面临重要转型
  • 散户“抬轿” 基金产品“精细化”尝试再获成功
  • 基金高管热议财富管理转型:
    同质化是行业隐忧
  • 建信优势“封转开”转型方案出炉
  • 招行相关人士揭秘:王亚伟首只私募产品 认购一单至少2000万
  •  
    2012年12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证监会基金部处长李莹:基金投资和销售
    均面临重要转型
    散户“抬轿” 基金产品“精细化”尝试再获成功
    基金高管热议财富管理转型:
    同质化是行业隐忧
    建信优势“封转开”转型方案出炉
    招行相关人士揭秘:王亚伟首只私募产品 认购一单至少2000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招行相关人士揭秘:王亚伟首只私募产品 认购一单至少2000万
    2012-1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见习记者 徐维强 ○编辑于勇

      

      千呼万唤始出来,昔日“公募一哥”王亚伟转入私募后的首只私募产品即将水落石出,合作方为外贸信托、国信证券与招商银行。复出后的王亚伟为何“牵手”招行?双方各自对于对方有何标准?除王亚伟外,招行私人银行目前与数百位私募经理进行合作,对于众多私募产品如何把关和管理?近日本报专访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对此进行揭秘。

      

      认购一单至少2000万

      “他要找一个好的合作方,我们也在挑选,双方的联系实际上已经很久了。”尽管近期才传出王亚伟牵手招行的消息,但王菁介绍,双方早已经进行了接触。王菁表示,实际上王亚伟首只私募产品的量还是比较小,外界对这只产品的关注更多是出于“明星效应”。她透露,王亚伟的产品也是风险投资,进行了高风险产品的复杂设计,包括运用对冲等手段。而对于该产品更为具体的内容,她表示,由于银监会不允许私人银行对于产品进行宣传,因此对于王亚伟私募产品的详细信息不便进行透露。

      此前有传王亚伟的首只私募产品起点1000万,对此王菁澄清说,实际上是2000万。这2000万并非是客户总资产,而仅仅是认购的一单。而按照招行私人银行的相关规定,投资一个项目的资金量不得超过个人资产的20%,按此计算有条件购买王亚伟私募产品的客户,总资产要高达亿元身家。王菁介绍,这并不罕见,招商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最高门槛只有100万,但私人银行合作的很多PE、信托,2000万起点的也有很多。

      在众多银行中,为何王亚伟独独选中了招行?王菁认为,与其他同行相比,招行私人银行最大的差别并不是产品。王亚伟之所以愿意和他们合作,需要寻找5000万以至1个亿资产以上的客户,而招行私人银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样的客户愿意进行投资,这本身就不容易。王菁表示,根据招行私人银行的服务体系,能够准确知道谁有可能成为这一产品的潜在客户,因为此前就已经为他们做好了配置,每个人虽然当时没有实现,但一直在等待机会。一旦当合适的产品出现,就马上知道应该给谁,而不是现在才拿起电话,给所有的客户打一遍,询问是否需要这个产品。

      

      深度参与私募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

      实际上,选择王亚伟进行合作在招行内部引起的喧哗,与外界相比远小得多。王菁介绍,目前招行私人银行合作的私募经理已经有数百位,私募产品也相当广泛,包括一级PE、一级半、并购基金、量化基金、对冲基金等。

      而招行对于合作方的挑选也相当严格。王菁表示,招行事先要对私募经理进行系统的尽职调查,包括是否符合经理人条件、过往记录、业绩状况等。毕竟私人银行向客户推荐的产品都是有风险性的,因此不能仅凭私募经理单方面提供的材料和产品说明,而是私人银行自己去做调查。对于过往的投资回报,要对比投资中进来的价格、出去的价格,持有时间、平均收益率等各项指标,而对私募经理自身则要看过往若干年中投资绩效状况。在信息的大海中挑选出好的私募经理,这样未来即使不能完全保证不亏损,也至少可以保证每一个合作伙伴都经过优选过有各种资质保证,从而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根据监管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介入投资,因而私人银行的产品全部为代销。但王菁表示,他们并非对于各种产品来者不拒,而是要参与产品的风险控制。尽管从法律关系上来说,他们与私募签署合同写明代销,但实际上从产品设计开始招行私人银行就已经介入,包括风控措施、资费标准、尽职调查等都是全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