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节功能
⊙潘正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虽然这样的表述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调基本一致,但在2012年中国经济处于探底企稳,2013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仍然是最为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是比较有效的政策配合。特别是,2013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功能和作用上将更加明显。
一方面,在当前外需仍然难以全面恢复的情况下,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消费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更加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注重促消费,特别是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事实上,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逆周期调节作用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十分可观。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支出效应看,包括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继续提高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低保群体的低保水平、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增加农民的收入等可以直接扩大内需。另一方面,2013年的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将通过突出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来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当前积极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抓手,从社会角度肩负着扩大内需、支撑实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多项重任。而从财政政策角度看,结构性减税是典型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在结构性减税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财政税收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即在经济高涨时,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迅速增加,而赋税增加,可能抑制个人和企业的消费与投资,客观上限制了经济的继续高涨,熨平宏观经济波动。反之,在经济下滑时,赋税减少,有助于预防经济大幅下滑或进入通缩。虽然结构性减税先会使税收增速放缓,但通过结构性减税不仅为企业减轻了负担,而且希望刺激相关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全社会投资的扩张效应和长时间内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这会从另一个角度实现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进而发挥出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强调,“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财政政策作用和潜力不小。
货币政策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控通胀、调结构、稳经济”的多重任务后,2012年末整体货币状况正在好转——包括控通胀和稳经济的艰巨任务。因此,2013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理应更加注重“稳健”,可以比较从容地发挥稳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2013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先是保持稳定的货币环境,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的稳定增长,保持经济运转足够“润滑”。201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逆周期调节基本达到了调控目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季度增长13.4%、上半年增长13.6%、三季度增长14.8%;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一季度增长15.5%、上半年增长16%、三季度增长16.3%,基本改变了2011年前三个季度信贷增长率16.6%、15.9%、13.0%逐级下降的情况,恢复到比较适度的15%增长率的水平。2013年,在2012年稳健货币政策的比较有效的逆周期调节目标后,可以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继续发挥稳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金融体系拥有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充足的流动性,确保贷款适度增加。
与此同时,2013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还将更加突出对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全社会流动性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形势不时进行预调微调。从近年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发展态势看,整体增长速度比较快,2013年在“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同时要注重优化融资结构。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主要通过发挥直接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民间借贷正规化等非银行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多渠道、多途径满足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结构性减税的逆周期调节保持企业的经营活力,维持经济探底企稳并开始向上攀升的态势,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通过逆周期调节防止政策过度松动下的经济过热、甚至产能过剩及过剩产业继续过剩,转型升级中的企业重操旧业,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达到在当前形势下宏观经济政策最大力度的有机配合。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