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专 版
  • A3:公司·热点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纵深
  • A6:公司·动向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专题
  • T3:汽车周刊 专题
  • T4:汽车周刊 新闻
  • T5:汽车周刊 新闻
  • T6:汽车周刊 综合
  • T7:汽车周刊 专题
  • T8:汽车周刊 数据
  • 第十一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在沪召开
  • 陈清泰:公司治理要义是维护股东权益
  • 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浩:
    公司治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 推动机构投资者更好参与公司治理
  • 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 屠光绍:处理好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将对市场发展产生正能量
  • 桂敏杰: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 邵宁:国有大企业改革方向是市场化公众化
  •  
    2012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专 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专 版
    第十一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在沪召开
    陈清泰:公司治理要义是维护股东权益
    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浩:
    公司治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推动机构投资者更好参与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屠光绍:处理好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将对市场发展产生正能量
    桂敏杰: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邵宁:国有大企业改革方向是市场化公众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推动机构投资者更好参与公司治理
    2012-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一蕙

      

      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外部治理对内部治理影响重大;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通过建立稳定、透明可持续的股东回报机制,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的情况看,机构投资者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在昨日的论坛上,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何基报、OECD高级顾问何伊兰、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就股东回报、公司治理同机构投资者发展等问题做出了探讨。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就公司治理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作了阐述。“我曾经见过一个报告,麦肯锡在200家机构投资者当中测试了一个指标,将治理结构好的公司分了几级,结果显示,接受测试的机构中,80%机构投资者愿意以溢价的行为来买治理结构比较好的公司。”李一指出。这意味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给机构投资者公司清晰的未来。

      李一指出,经验显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期的机构投资者,更乐意看到的是公司长期而非短期的表现。“如果这个公司的基本战略在一步步有序实施,哪怕它股价上下波动,这些机构投资者都会乐意长期持有,而且会积极地跟踪这家上市公司。”他说。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何基报从国际经验的角度详解了连续分红的重要性。何基报指出,通过研究现有数据对比,中国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连续分红的比例和海外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异。“我们连续五年分红公司的占比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如果以连续五年分红公司的金额占比,差异也很大。”何基报表示。

      通过分析海外市场的分红发展历程,何基报指出,市场对分红的认识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包括成熟机构投资者在内“各种天然的配合”。

      鉴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青睐”和对公司股东回报意识的推动作用,“机构股东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司治理成为一个重要命题。”OECD高级顾问何伊兰指出。她同时补充,由于监督上市公司需要大量的成本,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往往也给中小投资者带来好处。同时,私人或公共的政策行动促进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