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专 版
  • A3:公司·热点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纵深
  • A6:公司·动向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专题
  • T3:汽车周刊 专题
  • T4:汽车周刊 新闻
  • T5:汽车周刊 新闻
  • T6:汽车周刊 综合
  • T7:汽车周刊 专题
  • T8:汽车周刊 数据
  • 银行代销风波频出 银监会下令全面排查
  • 保险公司:代理风波已成过去式
  • 警惕风险收益的不对称
    尽快制定投资新规
  • 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整顿清理箭在弦上
  • 影子银行
  • 华夏银行
    “飞单”风波
  • 中信银行前员工“私售”始末
  •  
    2012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银行代销风波频出 银监会下令全面排查
    保险公司:代理风波已成过去式
    警惕风险收益的不对称
    尽快制定投资新规
    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整顿清理箭在弦上
    影子银行
    华夏银行
    “飞单”风波
    中信银行前员工“私售”始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整顿清理箭在弦上
    2012-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于勇

      

      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推动了今年信用债牛市行情。然而,随着影子银行风险初露端倪,市场开始担心对于影子银行的整顿,债市尤其是低评级信用债将承压。但也有机构认为,市场对于信托风险的担忧,或将加速理财市场资金“再平衡”,其中的一部分资金有望回流债券与股票市场。

      野蛮生长

      尽管过去2-3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

      通俗地讲,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

      在我国,影子银行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商业银行的理财类产品,即通常所说的银行“资金池”业务;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第三类是民间融资。

      对于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市场莫衷一是,并无定论。招商证券表示,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定义对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了简单测算,委托和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信托资产再加上民间借贷的规模总计有30万亿元有余,占目前全年GDP的比重为57%,占全社会存款余额的比重为33.45%。

      仅从信托贷款来看,11月信托贷款增加1995亿元,同比多增1279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012年11月末,今年以来信托贷款超过万亿,影子银行的高速扩张可见一斑。

      整顿预期渐起

      国内影子银行产生根源在于金融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机构规避信贷监管,以弥补当前企业融资供需缺口。

      业内人士认为,影子银行的生长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内生于经济,并具有逆周期调节功能,部分对冲了货币政策效果,然而近期曝出的“华夏银行员工私售”事件,以及不够透明、缺乏监管,则使得影子银行风险初露端倪,市场对于影子银行整顿预期渐浓。

      “监管部门近期开始考虑对影子银行进行规范整顿,预计这短期将降低影子银行规模的增速,对融资总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国信证券如是表示。

      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国内影子银行活动加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当前主要集中在更高的产品预期回报与较低的资金投向回报的矛盾,资金大都投向为传统信贷管控领域,存在“逆向选择”性先天不足;此外,信用中介或通道面临的流动性、资金链风险。

      上述分析师表示,未来监管重点可能着眼于对高风险资产投向和对通道中介合规性监管等方面。

      一把“双刃剑”

      市场担心对于影子银行的整顿,或成为制约2013年市场流动性的最大事件。而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则是一把“双刃剑”。

      事实上,影子银行活动对今年的信用债牛市行情推动十分显著,上半年推动低评级、城投交易行情,下半年对低评级信用配置价值的延续性形成支撑。

      据申银万国统计,今年1到11月份机构净增2万亿信用债券增量,广义基金净增约6000亿,其中公募基金净增1000亿,社保(与保险特征相近)预计变动不大。广义基金中约5000亿净增可近似看作今年影子银行债券增持量,在申银万国分析师看来,没有影子银行对信用需求支撑,就没有2012年信用交易性牛市行情。

      上述分析师认为,2012年影子银行活动对信用债牛市行情推动十分显著,但2013年影子银行的潜在监管约束可能会对债市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在对高风险资产进行局部清理的假设情形下,低评级信用债将首先承压,高流动性资产影响或相对较轻;而在全面清理规范的假设下,债券将全面承压,市场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

      富国基金则认为,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也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利好。其一,对于影子银行的整顿,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社会融资总量的扩张,而经济持续筑底回升,又客观上要求债券等其他融资渠道来弥补资金的不足。预计2013年信用债融资将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以“万亿级”的体量扩张。债券基金整体上不缺好的投资标的。

      此外,富国基金认为,对于影子银行的整顿,以及市场对于信托风险的担忧,或将加速理财市场资金“再平衡”,其中的一部分资金开始回流债券与股票市场,加大对创新债券基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