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调查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美国财政问题不在悬崖而在可持续性
  •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相关行业影响
  •  
    2012年12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美国财政问题不在悬崖而在可持续性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相关行业影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相关行业影响
    2012-12-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汇率是一国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价格信号之一。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人民币汇率管理政策和实际汇率走势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准确把握人民币汇率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助于国内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前景做出客观判断,从而有助于选择恰当的发展策略,规避市场风险。

      我国汇率政策的历史演变及人民币汇率走势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政策的演变历史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当时的汇率政策选择。

      1.汇率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各阶段的人民币汇率走势

      (1)1980年以前:严格管制-固定不变-币值高估。这一阶段,汇率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人民币坚挺。具体做法是,国家根据参考国内外物价对比关系及美元等西方主要货币的走势,定期公布人民币的官方牌价,计划供给外汇,严格限制用途。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是逐步升值。1980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498,相比1971年贬值39%,人民币汇率明显高估。

      (2)1981-1993:两个市场-双重汇率-不断贬值。这一阶段,汇率政策的目标是扶持出口。具体做法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在国家计划供给外汇以外,又设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是持续大幅贬值,1993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5.762,相比1980年升值285%,人民币汇率高估的情况得到大幅度缓解。

      (3)1994-2005:单一市场-盯紧美元-稳中有升。这一阶段,汇率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比价关系基本稳定。具体做法是,建立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在国家公布的外汇指导价基础上,人民币汇率根据市场交易情况上下浮动。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是稳中有升。1994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49.5%,在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2005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0702,人民币11年间仅升值6.4%,升值压力不断累积。

      (4)2005年至今:市场调节-管理浮动-不断升值

      这一阶段,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基本稳定。具体做法是,放宽企业和居民的用汇限制,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允许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回归,减轻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是不断升值,2011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4588,自2005年以来累积升值20%,升值压力基本得到释放。

      2.汇率政策的变化特点

      (1)从汇率政策安排的深层次原因来看,经历了“注重进口-注重出口-注重进出口平衡”的变化过程。在1980年以前,由于国内经济较弱,生产能力不足,我国的出口产品以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产品为主,出口创汇规模较小,国家外汇支出主要用于进口一些国内所需的关键设备,因此,防止进口成本过高成为汇率调节的主要目的。

      1981-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国内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出口部门增长较快,特别是在轻工业部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突出,外商投资增长较快,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为扶持出口,汇率需要不断向下浮动,以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994-2005年,我国外贸出口进入“黄金”发展期,在市场经济改革、加入WTO这两大“红利”的支撑下,我国出口部门呈现全面开花、多元发展的增长格局。除了原有的轻工业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外,机电产品出口后来居上,占出口产品的比例迅速上升。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工厂”,外汇顺差连年扩大。在这一阶段,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5%,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维持高速增长至关重要,需要把汇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

      2005年后,我国外贸高顺差的格局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内外不平衡”带来了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使得中国必须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外贸平衡。一是外汇对冲压力增大,为消化巨额外贸顺差,需要大量投放人民币,造成国内通胀压力上升;二是连年的外贸顺差引起美国等对华贸易逆差国的不满。

      金融危机后,奥巴马在多种场合表示将“让中国认识到人民币升值符合他们的利益”,美国智库更是得出“人民币被低估41%,需升值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也声称,人民币汇率被大大低估,而人民币升值将能促使世界经济恢复平衡。

      (2)从汇率调控的方式来看,经历了“直接定价-深度干预-逐步放开”的变化过程。在正式的、大规模的外汇市场形成前,人民币汇率由外汇管理局综合考虑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国内外物价对比、外贸形势等因素后直接给出,属于政府直接定价。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出现,使得人民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调整成为可能。我国于1996 年4 月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指定银行每天买卖外汇的差额形成外汇周转头寸,外汇管理局对各个外汇指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设定上限,超过上限的外汇出售给其他没有达到上限的外汇指定银行或央行,买卖双方根据实际供求确定外汇交易价格,形成人民币的市场汇率。

      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一是大量买卖外汇,由于外贸顺差、大量引进外资、企业被强制结汇、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有上限,央行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进外汇,同时为了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在波动幅度之内,央行也必须买卖外汇,央行入市买卖外汇就成了经常行为。二是设定汇率涨跌幅限制,在2005年以前,人民币汇率以央行公布的汇率为基础,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幅度内波动(上下0.3%) 。

      总体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5年新一轮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以后,央行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呈现趋势性减弱的态势,而市场对于汇率的影响日渐增强。一是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幅度限制逐步放宽。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汇率日波动幅度限制从上下0.3%放宽至0.5%,2012年进一步放宽至1%。二是央行外汇买卖量明显减少。2003年初至2011年9月,央行月均在外汇市场上净购入2075亿元人民币等价的美元;2011年10月份以来,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月均净干预量只有100亿人民币等价的美元。

      (3)从汇率调控的参考货币来看,经历了“钉住一揽子货币-钉住单一美元-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变化过程。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控参考货币的选择原则是,钉住币值稳定货币,保持进出口环境的相对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1980年以前,由于石油危机的发生以及美国经济增长停滞,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人民币汇率调控由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

      1980-1993年,人民币汇率调控又改为钉住出口换汇成本,以保证企业的出口积极性。1994-2005年,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美国经济逐步企稳向好,我国经济的外向程度进一步增加,美元大幅贬值的趋势得到遏制,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商对华投资,我国又重新选择钉住单一美元。

      2005年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下滑趋势,贸易赤字连年扩大,钉住美元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美元的不断贬值拉低了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比价,增加了进口成本,在大进大出的贸易增长模式下,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在此背景下,2005年的汇率改革提出,人民币汇率调控将逐步转向参考一揽子货币。

      据测算,近年来美元在人民币汇率的参考货币篮子中的比重趋于下降。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美元仍是世界上最为强势的货币,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影响很大。人民币汇率调控完全转向钉住一揽子货币尚需时日。

      

      人民币汇率变化出现新动向

      2011年年底以来,在我国经济持续放缓、外部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趋势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汇率波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关于汇率政策调整也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产生深远影响。

      1.2011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分析

      (1)单边升值趋势明显弱化。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加上2005年-2011年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开始弱化。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长时间的走低态势。二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反复走低。三是单向波动向双向波动转变。

      (2)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从贸易状况、资本流动、市场预期、管理层态度四个维度来综合判断,人民币汇率目前已经接近均衡水平。一是进出口贸易趋于均衡。二是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双向波动的均衡态势。三是市场预期趋向均衡。四是管理层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水平。

      2.未来我国汇率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

      (1)逐步推进汇率自由化。无论从必要性还是从可能性上,人民币汇率都有进一步自由化的要求。一是从理论上讲,根据著名的“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中国未来如果要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要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自由度;二是从现实可能性上讲,目前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是放松干预、提高自由度的有利时机,且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充足,具备足够的调控实力。

      按照金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提法,未来中国将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是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协调推进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四是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

      (2)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主要通过“内外直接投资可兑换、内外证券投资可兑换、跨境融资可兑换、个人用汇可兑换”四个方面的改革来推动,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关键一步有可能在未来取得突破。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可以为中国带来三方面的好处:一是降低企业持有外汇带来的汇兑风险;二是降低国家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三是获得国际铸币税。而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地会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国际环境的任何风吹草动将通过资金的大进大出传导给国内经济,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及其对产业的影响

      目前,人民币汇率虽然已经接近均衡水平,但从长期来看,未来人民币汇率仍将有持续小幅升值的空间,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的今天,将不可避免对上、中、下游各个行业的供需、价格、利润率产生影响。

      1.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小幅升值的走势

      三方面的因素支持人民币汇率在未来继续走强。一是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预计未来五年,中国GDP的增长率仍将维持在7.5%以上的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体,这意味着,中国仍具有较强的外资吸引力,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提升人民币汇率水平;二是对外贸易将呈现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格局。虽然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明显放缓,但世界经济一旦复苏,将支持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三是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保持相对坚挺,增强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四是全球货币流动性充裕,主要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纷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未见明显的退出迹象,外围金融环境支持人民币走强。

      2.人民币走强将对上游行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原油、煤炭、有色金属开采等上游行业将受到一定影响。由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美元、欧元、英镑等西方主要货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相应下跌,拉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和行业利润率。

      当然,由于各个行业的组织结构不同,企业层面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石油行业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均采取炼化一体化发展策略,原油开采业务利润率的下降将由炼化业务利润率的上升来弥补。煤炭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进口煤炭量逐年攀升,2011年煤炭对外依存度已达14%,如果进口煤炭价格走低,对于目前备受煤价走低困扰的国内煤炭企业来讲犹如雪上加霜。与煤炭行业类似,有色金属开采企业利润率也将受到进口产品价格走低的进一步冲击。

      3.人民币走强将对中游行业的影响偏向正面

      一方面,化工、钢铁等中游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将会下降。目前,有机化工产品中,石油下游产品和煤化工产品大约各占半壁江山,无论是原油价格还是煤炭价格的下降,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钢铁行业80%的成本来自铁矿石和焦炭,因此生产成本下降也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小幅冲击,而钢铁市场价格不受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来自沙特等国的低价乙烯和甲醇、来自美国的天然气化工产品将更具价格优势,不利于化工产品价格走强,但考虑到化工产品自2011年年底以来调整比较充分,进口产品的冲击应当比较有限。钢铁市场价格更多受供需面影响,与进口产品关联度不大。

      综合成本、价格两方面的影响,预计人民币升值对中游行业有一定正面影响。

      4.人民币升值使内需型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受益明显

      直接得益于人民币走强的消费品行业包括汽车、建材和医药等。以上行业以内需为主,人民币走强对内需来讲意味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居民实际购买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内需,二是产品价格的国际竞争优势下降,国内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内需,国内市场的扩大将拉动这些行业的规模扩张。

      服务业发展也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以日本为例,自1970年以后,伴随着日元的升值,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除了结构性因素以外,日元升值造成的实际收入上升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一个原因。

      5.人民币升值对利润率较低的外向型部门较为不利

      人民币走强将对家电、纺织等外向型产业造成两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出口市场萎缩,人民币走强将提高产品国内价格,削弱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拉低市场份额;二是利润进一步压缩,以上行业成本主要以人民币结算,收入主要以美元结算,人民币走强意味着成本增加或收入下降,以纺织业为例,根据一些机构的测算,人民币升值5%将造成全行业平均利润率降至盈亏平衡点。(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