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调查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招商银行“千鹰展翼”两周年:招行创新型信贷模式初成
  • 温州的“改革救赎” :从全民PE到“公私兼营”
  •  
    2012年12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招商银行“千鹰展翼”两周年:招行创新型信贷模式初成
    温州的“改革救赎” :从全民PE到“公私兼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温州的“改革救赎” :从全民PE到“公私兼营”
    2012-12-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民间借贷“风波”打破了温州财富市场的平静,财富也瞬间缩水蒸发;不过,随着温州金改的稳步推进,“改革救赎”被提上日程。在温州重构“二元金融”生态的同时,温州人的内心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创伤愈合的过程让投资者能够以更理性的思考看待财富的增长与传承。

      ⊙记者 邹靓 ○编辑 于勇

      

      12月初,温州的大街小巷正谈论着热播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这部以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草根创业史反映改革开放30年时代变迁的独播大剧,“赚足了全国观众的眼球,也赚尽了温州人的眼泪”。

      上世纪80年代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方式发展非农经济,开创了小商品、大市场发展格局的“温州模式”,“温州”这一名词的含义就不再局限于浙南一市的地理概念。在国人心里,“温州”代表了草根创业的精神,代表着浙商情怀,也象征着从无到有的财富,以及发现财富机会的敏锐嗅觉。

      从温州打火机到义乌小商品,从温州劣质鞋到欧洲品牌鞋代工,从温州民间借贷到温州炒房团,温州人总能以一种无所畏惧的“草莽”闯劲真实的获取价值财富。如今,“温州模式”已经从家庭小作坊式的初级加工转向家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在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之后,他们努力在制造业以外发现市场机会,进行财富的二次创造。

      2011年8月的民间借贷“风波”打破了温州财富市场的平静,几乎每天都有温州老板跑路、温州企业倒闭的消息散播开来,随之而来的是财富在瞬间缩水蒸发。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救赎”被提上日程。在温州重构“二元金融”生态的同时,温州人的内心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创伤愈合的过程让投资者能够以更理性的思考看待财富的增长与传承。时代变迁给温州带来的创富故事,也将以改革推进的方式延续下去。

      草莽年代:“跑路潮”唤醒全民PE梦

      发达的民间借贷支撑了温州经济顺利运行,也让资金持有者习惯了通过民间渠道而非正规金融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不过,“跑路潮”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循环。

      老周50岁出头,在温州市龙湾区经营一家小型鞋厂已经十多年,厂里工人有三四十人。厂里的鞋都是出口欧洲的贴牌代工,年头好的时候,纯利能有上百万。老周说,在温州,像他这样的家庭制鞋作坊有几千家,同一个区县的同行大多都认识。

      老周在圈里算个老实人,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在放贷这件事儿上,却也免不了要掺和一脚。说起2011年的民间借贷风波,老周至今心有余悸。“以前我们这儿跟会集资是常有的事儿,一家拿个几十万跟会都不当回事儿。一开始是哪家生意上缺钱了,问亲戚朋友借一借,后来是出去的人有好的门路,大家也跟着收收利息发发财。谁也没想到一下子跑了那么多大老板,我托小舅子放出去的180万元差点就没拿回来。”

      老周的小舅子是个“有门路”的人,经常帮忙撮合资金借贷,有事没事就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进出,俗称“拉皮条”。去年年初,他给一个上家集了2000万元的短期资金,老周的180万元就在其列。直到现在,老周也没搞清楚当时这钱是借给了谁。

      像老周这样“懵懂”的借款人不在少数,但是能谨慎到不受损失的却不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煤改、迪拜危机、楼市限购、股票暴跌逼着温州人把“漂流在外”的钱回流温州,当地的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曾一度连创历史新高,达到月息一角五,即年利180%。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在跑路重灾区温州龙湾区永强镇,去年8月一个月就有20多起“跑路”事件,涉资10亿元以上的“老高”跑了3个,在温州民间金融史上,如此规模的“跑路”实属罕见。

      而这一切的根源,远非宏观经济和商业环境的恶化能够解释。在独特的经济发展时期,温州形成了现代正规金融与民间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特征,温州现有的30-40万家中小企业中,真正能够从正规金融体系融到资的不足20%,80%的企业需要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发达的民间借贷支撑了温州经济顺利运行,也让资金持有者习惯了通过民间渠道而非正规金融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一次生动的投资者教育:投资心态回归理性

      民间借贷风波是一次很好的投资者教育。最近一年投资者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慢开始接受在稳健基础上追求相对回报的投资理念,他们对投资的深入理解降低了回报预期,越来越多的客户偏好本金安全、稳定回报的产品。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温州民间借贷盛行的这一时期被视作“全民PE时代”。大部分温州人都曾有过如《温州一家人》中周老顺一般草根创业的经历,不论是点滴积累的第一桶金,还是来自房地产市场、民间借贷市场的第二桶金,从机会发掘到实施操作,都由资金持有者自己操控。

      “温州人在本质上并不愿意把钱财交给别人打理,即便是在环节众多的民间借贷链条中,资金持有者仍然坚信自己的钱该由自己来决定去向”,在诺亚财富温州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施程亮看来,要从温州人口袋里挣到钱,比在其他地方要难得多。

      “温州客户的风格和其他地方有明显的不同,即便是和台州、宁波等浙江地级市的客户相比,也要明显激进很多。”施程亮告诉记者。

      在2007年-2009年期间,温州地区最为盛行的是PE及二级市场投资,诺亚温州也曾针对中高端客户举办过PE业务讲解展示。“有两件事我印象很深刻,一是温州的客户只听他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不对胃口他是不会浪费时间继续听的,这在其他地区分公司并不多见;二是当时民间借贷信用情况还很好,对于第三方给出了投资方案客户的兴趣并不大,年化收益10%以下的项目(客户)根本不会看,20%以上才有吸引力。”施程亮颇有些无奈得说。

      时隔三年,温州的财富市场已经是另外一番光景。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温州等地对外出口遭受重创。温州中小企业集中分布的100多个行业无一幸免出现了营收缩水,除纺织、零售业外的105个行业至今未有起色。

      另外一头,诺亚温州的业务重心也在民间借贷风波之后有了大的改变。“这两年总公司那边接了很多信托产品,我们自然也会分包销售。关键最近一年投资者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慢也开始接受在稳健基础上追求相对回报的投资理念。”施程亮说,民间借贷风波是一次很好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投资的深入理解降低了回报预期,越来越多的客户偏好本金安全、稳定回报的产品,“固定收益产品今年出货量很大,相比前两年有很大增长”。

      银行理财产品受追捧:“5%年收益就卖疯”

      银行主推的理财产品,一般都属于低风险高流动性固定收益类产品,都没有很高的预期收益,但如今在各家银行都卖得特别火,有的年化收益率过5%的银行理财产品能“卖疯”。

      打着固定收益招牌的不止第三方理财机构一家,更多的投资渠道来自正规金融的商业银行。

      在与温州市政府隔着一条街的新城大道府东路路口,紧挨着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记者一并走访后发现,虽然各家银行主推的产品类型并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属于低风险高流动性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些产品都没有很高的预期收益,但如今在各家银行都卖的特别火。

      工行开发区支行营业部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该行的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大多都要求保本,收益率低一点倒不是客户主要的考虑因素。12月初,工行温州地区给出的日日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2%-2.4%、周周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为5%-7%、月月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为6%左右。

      对此,上述理财经理给出的解释是:银行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上的风格相对更加稳健,这主要是基于银行客户的风险偏好为低风险低收益。

      光大银行温州分行零售业务部经理在与记者私下交流时也坦言,银行销售(实为代为推荐)信托产品说白了已经是在信托机构发售产品的基础上又拨了一层皮,给到客户的收益率自然是不高的,银行的优势产品其实还是最基础的现金产品。

      在遭受了民间借贷风波的打击之后,温州的普通投资者变得谨小慎微,甚至是“逆来顺受”。

      走访期间,记者发现的银行理财怪现象是,年化收益率能过5%的银行理财产品能“卖疯”。老周告诉记者,“温州本地生意最好的商业银行不外乎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几家大银行,大家愿意挤破头去买产品就是冲着大银行保险”。

      一国有银行温州分行零售部总经理对此也颇为赞同,“以前温州多的是太太炒房团,习惯了高举高打,也赶上了经济增长的好时候,现在房子房子套牢,股市股市下跌,到了利润回归的时候,环境改变了一切”。他说,产业空心化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使得投资者开始关注风险,对收益的期望值回归到合理水平,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流动性也是根据客户心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理财到了该理性对待的时候。

      据悉,近年来温州地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层越来越年轻化,40岁的中年人群乃至30岁的白领阶层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力客户群。

      温州金改稳步推进:重构“二元金融”生态

      下一步,温州市将围绕“民间融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的主线,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加强监管,真正形成与国有银行相匹配、与实体经济相互支撑融合的金融生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随着温州的“二元金融”生态得以重构,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会在温州找到各自运行的规则和市场。

      至今,温州地区的商业银行还没有跨出设立私人银行这一步,多的是财富管理中心和理财中心。上述国有行温州分行零售部总经理认为,理财的本质是在保值基础上实现资产增值,长期以来温州的客户群对这一点是有误解的。财富管理需要多个渠道、多种产品的组合才能实现目的,关键一点是要打开混业,而前提就是作为利率市场化前奏的理财。

      来自温州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温州现有银行业机构25家,全国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全部在温州落户,证券机构37家,期货机构15家,保险机构41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十一五”以来,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均保持在9.6%以上,金融业对GDP带动作用为1:9.55。

      温州市金融办在11月中旬提交的一份名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情况介绍》的文件中这样提到:30多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问题,但要素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民营经济发展严重不匹配,尤其是“两多两难”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特别是2011年8月局部民间金融“风波”出现后,凸显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进一步加快了国家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心。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委联合批复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11月23日,温州市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12项主要任务,正式发布《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

      温州市金融办人士介绍,下一步,温州市将围绕“民间融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的主线,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加强监管,真正形成与国有银行相匹配、与实体经济相互支撑融合的金融生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除了要做好金改实施方案获批的各项工作外,温州市将积极引导民间融资的规范化和阳光化,创新发展功能完善的地方金融服务。”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其中就包括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和非银行机构以及完善金融产业平台。

      2012年7、8月,大批境外资金受欧债危机影响从欧洲折回温州寻找投资机会,大量民间资本再度回流温州。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副行长蔡灵跃在谈及此事时认为,随着温州的“二元金融”生态得以重构,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会在温州找到各自运行的规则和市场,“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无法取代的,也是对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民间融资必须规范引导,对正规金融则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