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专访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特别报道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进口大米激增尚无近忧
    确保粮食安全需有远虑
  • 股指强势格局确立
  •  
    2012年12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特别报道
    进口大米激增尚无近忧
    确保粮食安全需有远虑
    股指强势格局确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进口大米激增尚无近忧
    确保粮食安全需有远虑
    2012-12-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美国农业部近期一份报告牵动国人神经。

      美国农业部预测,2012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同比增长将超过4.5倍,达到创纪录的260万吨。这将使中国成为仅次于尼日利亚的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

      “猛增4.5倍”、“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不禁让人担忧大米是否会重蹈当年大豆的覆辙。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豆市场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现在却为“洋大豆”所主导,目前我国大豆和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60%以上,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市场供应受制于人,定价权完全操纵在外资手上。

      大米进口的激增是否会影响到未来的粮食安全?中国是否要依靠国外大米养活?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记者 朱贤佳 毛明江 ○编辑 梁伟

      实地探访

      沪上难寻进口大米踪影

      上海普陀区曹安公路五号桥南侧1501号,是上海最大的大米批发交易市场——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所在地。

      这个市场紧邻高架桥而建,从外面看颇不引人注意,丝毫看不出上海最大大米交易市场的“霸气”。不过,当走进市场后,四个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长方形巨大交易大厅,各色包装的一袋袋堆积如山的大米,让人真正感觉走进了大米的世界。

      市场上,东北大米、苏北大米、湖北大米、河南大米等全国各地的大米等随处可见。“稻花香”、“长粒香”、“东北小町”、“射阳大米”、“丹阳大米”这样的上海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米牌子应有尽有。

      然而,当记者询问要购买泰国、越南、印度等国的进口大米时,问遍市场,在数百家商户中,只在三号交易厅中寻到了一家售卖泰国大米商户。“全市场就我们一家卖进口大米,你要买进口大米就我这里有。”该商户的老板告诉记者。

      这家大米商户售卖的泰国大米价格在批发价格4元-8元每斤之间,与市场上高端的东北大米的价差并不大。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商户所售卖的泰国大米包装都是中文的,明显是在国内加工的,而非真正的原装进口大米。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信息,今年中国进口的大米中,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进口的低价大米占比最大。但当记者在真新粮食交易市场寻找低价进口大米时,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很多商户的回答是:“咱们国家的大米都吃不完,干吗去买进口大米!”

      该市场专营东北大米的泰隆米行老板李先生从事大米买卖已经有2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真正的泰国高档香米从泰国本地出厂价格就要6元多一斤,运送到中国,要10多元一斤。

      “其实,从色泽、营养价值、口感等各方面看,优质的东北大米相比泰国香米一点也不差。你想啊,东北的那么好的黑土地,一年一季,日照又足,种出来的大米那才叫真正的好米。最好的东北大米目前批发价也只在5元一斤左右,进口泰国香米要贵一倍还多。所以,进口大米在中国没多少老百姓会买,没什么市场的。”李先生并不看好进口大米。

      记者的调查也印证了李先生的说法,整个上海市场除了家乐福和少数高档涉外超市有零星的泰国大米售卖外,整个上海难见进口大米的踪影。越南等地的低价进口大米更是无从寻找。

      “近几年国家粮食连连丰收增产,大米生意不好做。”真新粮食交易市场好再来米行的老板告诉记者,大米只要超过一年的储存期,价格就会大大受影响。而新大米在不断的上市,老大米如果没有及时卖完,新大米一上市,存米就容易砸在手里亏本。

      对于进口大米对中国大米的冲击,米行老板们几乎一致表示,国内大米高中低档都有,近些年大米价格也没有大幅上涨,进口大米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追根溯源

      内外价差导致进口猛增

      不过,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大米进口确实较去年有明显增加。

      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中国进口了198万吨大米,而去年同期的进口量为50.5万吨,翻了近两番;今年1-11月,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达13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0.7%。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对大米进口增加呢?

      中华粮网信息研发总监柴宁表示,国内外进口价差是导致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米主要进口对象是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尤其是近年来从越南的进口量与日俱增,而越南大米价格较为低廉,产量也较为充足,因此,贸易商和进口商对于国外大米进口量较大。

      “尽管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但是粮食进口量确实也在增加,主要原因还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例在不断提升。”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原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徐从才也认为,今年谷物及谷物粉进口增速较快与国际市场粮价走低也有一定关系。“今年越南、印度等国大米在我国南方粮食主产区已很常见,不少加工企业和经销商也开始用进口米做当地米的配米。”

      一位不愿具名的谷物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国内的托市政策导致大米价格大幅走高,内外价差令进口利润空间进一步上升。”南方早籼稻走私情况严重,大部分流入南方,这部分主要对低端大米消费市场形成冲击,比如米粉,工业用米。

      该研究员表示,在调研中发现,农民有价格补贴、消费者消费量有限,因此对价格并不十分敏感,然而最受伤的是加工企业,长期的稻强米弱格局损伤了加工企业利润,许多中小型企业被淘汰。在企业中,两极分化严重,有政策优势的企业有特殊的进口渠道,有政策后盾,能得到政策价格,而没有政策优势的企业,则得不到成本较低的原料米,盈利空间大幅受损。

      所谓有优势的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字头企业,中粮主要业务在流通领域,与外企抗衡。中储主要功能是粮食储备调解。中纺相对占份额少一些。

      柴宁补充道,走私大米进口量不在公开数据中包括,实际进口量会比公开数据高。此外,一些加工企业出于对国内大米价格较高因素考虑,对于国外低端市场的大米更为青睐,将进口大米与国内市场的大米相结合加工后,可弥补相应的价格损失。

      中国社科院一位农业研究员告诉记者,由于中国收入水平提高、饮食变化等因素,从长期来说,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将始终面临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的压力。

      未来趋势

      大米进口可能不增反降

      有报告指出,长久以来,中国大米市场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但在去年成为净进口国。而中国购买大米的消息则引发人们的担忧,因为与中国市场的规模相比,全球大米市场非常小。中国消费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大米,因此,中国市场即使出现小幅变动,也可能对全球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大米进口持续增长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农科院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聂凤英对记者表示,今年大米进口量相比去年是增加了,但是进口占消费总量还是很小,相对生产需求占比也很小。

      “中国在粮食领域保持100%的自给率没有问题,至少能达到95%以上。”她表示,在目前所掌握的数据中显示,过去大米进口几乎是零。即使以今年的进口数据看,相比中国总的大米生产量,进口的基数依然很小,因此增幅放大的意义不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大米的总产量达8839.5万吨,2012年在此数据基础上实现了增产。“所以,即使美国农业部预测的中国今年进口确实达到260万吨,进口大米占我国年大米年生产总量的比例仅为3%不到,还在我国设定的粮食安全线之内。”该中心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我国设定的自给率安全红线为95%。即只要大米进口不超过5%,就在粮食安全红线以内。另外,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定,2012年的大米进口配额为532万吨,即使今年进口量达到260万吨,也才是进口配额的一半。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1至10月我国进口小麦、玉米、大米三种粮食达到1009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进口了929万吨,增幅明显,目前三种粮食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不足2%,自身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她表示,进口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粮食品种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的大米、优质强筋弱筋的小麦需要适量进口作为调剂,而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工业原料,随着养殖业、深加工等消费领域的迅速发展,供求关系趋紧,需要适量进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中国不断推进物价改革,特别是中国的现在粮食供给相当充足,库存量也比较高。“我们未来大米进口不增反降也是有可能的。”

      “从入世以来中国重要粮食品种,特别是口粮的自给率看,这10年来的数据显示并没有明显下降。粮食安全的底线已基本守住了,这为中国社会保持稳定,快速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基础性保障。这才是关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

      谈到进口大米冲击国内市场的问题上,聂凤英表示:“国家对粮食种植,尤其是稻米种植的扶持政策不会放松,新的政策会陆续出台,老的政策还会延续。水稻种植在政策扶持下,不会出现大问题。”她特别指出,未来政策走向需要关注未来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方面的政策。聂凤英评论道,未来大米进口不会成为趋势的另一个原因,主要在于种植水稻收益依然很高,农民对于种植热情依旧存在。

      专家建言

      应该“防患于未然”

      尽管从我国目前的大米自足能力与进口基数来看,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但近两年来,国内一些农业专家还是表达了对近两年来大米进口量的增加表达了一定的担忧。

      不少农业专家经常以中国大豆产业为例。他们认为国际巨头的垄断已对中国大豆、饲料和食用油的战略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大豆和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60%以上,超过了安全警戒线。数据显示,全球四大跨国粮商“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控制了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或控股,占总股本的66%。

      在进口大豆逐渐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后,2004年3月,得知“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即将前往美国进行“集体采购”,在国际炒家的哄抬之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从先前的约220美元/吨暴涨到391美元/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代表们纷纷签下了高价进口合同。但当中国代表团离美后,美方发布报告:以前的数据失真,新的统计数据显示:04/05年世界大豆产量将大增,国际大豆价格随即暴跌50%。中国绝大多数榨油企业,由此被送上绝路。大部分企业被迫放弃履约,亏损高达60亿元。中国市场上与大豆相关的各种产品或原料价格,成了跨国巨头手中玩弄的“魔方”。

      正因如此,尽管目前进口大米对中国大米冲击尚非常有限,但也有专家提示“中国应防范大米进口的价格陷阱,避免重蹈大豆的覆辙。”南京农业大学一位农业专家表示,如果大米进口继续增加,那么将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大米种植面积也将随之下降,这样中国又不得不加大进口,这种恶性循环最终或导致相关产业链被跨国公司控制的不利局面。

      “我国粮食安全虽无近忧却有远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在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的最大问题首推粮食,目前13亿多人口,按18亿亩农耕田来讲,现在人均耕地才1.4亩,少得可怜!”在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看来,中国人一定要能养活自己,在粮食问题上没有救世主,绝不能仰仗他人!

      袁隆平院士认为,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利器是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的产量。具体在大米上,就是要推广播种杂交水稻,同时不遗余力提高超级杂交稻的亩产量。在这位80多岁的农业顶级专家看来,在新世纪,杂交水稻将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世界上50%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大米的生产量将每年增加1.5亿吨,足够多养活4到5亿的人口。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告诉记者,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当前的生产能力是充足的。他特别提醒,中国粮食安全的真正威胁可能来自制度性出错。

      “例如种子产业被外国控制或被少数大公司控制;或收储等物流体系被外资或少数公司控制;或某种肥料完全依赖某国的供给;或水资源和水利体系危机;或定价权被少数国家和公司控制。涉及上述各个方面的制度需要突出国家的主导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魏亮则认为,国家维护粮食安全上,要将外资控制的粮食产、购、配、销限制在政府能够调控、管理的范围内,同时,加强对国际粮食安全的监管权。

      南京农业大学一位专家表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粮食的生产领域,农户可发展较大的经营规模;而在粮食生产的服务环节上,可由多家农产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共同从事购买或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等活动。

      他建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刚性上涨需要大米价格的适度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成为粮食生产成本刚性增加的普遍现象。稻谷收购价格只有适度提高,才能弥补生产成本,获得一定的生产利润。如果任凭国外大米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稻谷收购价格相对下降,种粮农民的利益就无法保障。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则认为,除了加强农业科技和执行正确的粮食政策外,我国特别要注重严格保护耕地、改善耕地质量。另外,还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