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一汽自主陷困局 败局一时难转
  • 一汽集团自主三短板
  • 疲软的一汽集团自主
  •  
    2013年1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周刊
    一汽自主陷困局 败局一时难转
    一汽集团自主三短板
    疲软的一汽集团自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汽自主陷困局 败局一时难转
    2013-0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自主突围 之 一汽之殇

      中国自主品牌似乎出现较大转机。

      2012年,随着国有汽车集团相继推出自主品牌车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格局悄然生变。除传统的强势自主品牌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外,国有兵团中的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进入规模化时代。J.D. Power甚至预测,至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车辆设计和制造的“基本”质量将赶上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同行的水平。

      但在国有自主品牌兵团实力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曾经是汽车业老大哥的中国一汽集团,却屡屡折戟于自主乘用车。在一汽“欧朗”、“奔腾”相继失意后,一汽集团的自主乘用车业务已经远远被国有同行、民营同行们抛在后面。

      “十二五”期间,一汽集团将如何打自主乘用车的翻身仗?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们将如何一边规避风险,一边加速前进?我们一直在关注。

      ⊙记者 吴琼

      

      曾经高呼“不顾一切干自主”的一汽集团,正面临自主乘用车频频落败的局面。这个号称“诞生于自主”的汽车央企,仍然上演着合资独领风骚、自主亏损的戏码。

      一俊遮百丑。合资业务的“俊”表面上一直掩盖着自主乘用车为首的自主汽车业务的“丑”。在一汽集团的合资企业中,一汽大众热情似火,其销量、利润高速增长,仅逊于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通用;但在四大国有汽车集团的自主乘用车业务中,一汽集团却成为唯一销量下降者。此外,一汽集团旗下多个自主乘用车品牌,还相继被卷入不利传闻中。

      梦破2012 寄望2015

      提起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内人士纷纷摇头。尽管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仍然位居四大国有汽车集团之首,但其颓势不容忽视。

      来自盖世汽车网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四大国有汽车集团中,一汽集团成为自主品牌乘用车唯一销量同比下滑者。2012年,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30.52万辆,同比下降24.6%;长安汽车销量为24.03万辆,同比增长11.92%;上汽集团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23.45%;东风汽车销量为22.41万辆,同比增长39%。

      大退步,令一汽集团离自己勾勒的自主乘用车蓝图渐行渐远。2008年,一汽集团曾经提出 “三年两改观”计划,即至2012年,一汽集团总销量超过300万辆,力争自主销量超过150万辆,争取实现总销量和自主销量两个国内第一。事实上,2012年一汽集团已经失意于总销量目标,其总销量不敌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且自主品牌汽车表现也未达到目标。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曾经领先的自主品牌商用车也被后来者夺下宝座。

      一汽集团打翻身仗的希望寄托在2015年。按照一汽集团“十二五”规划,2015年,一汽集团的产销目标为4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的销量目标为256万辆。按照行业惯例,乘用车市场容量最大,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之比约7:3。因此,自主品牌乘用车成为一汽集团实现目标的重中之重。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称:“对重要的市场就要出重兵,花大力气。”2012年8月,一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基地和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动机扩建项目在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奠基。慢半拍的一汽集团将此视为自主乘用车体系“十二五”规划全面启动。

      年轻品牌发育不良

      2012年一汽集团自主乘用车业务,因大倒退引人关注。此前坊间传言,因“欧朗”销量不尽如人意,一汽集团将放弃这一年轻品牌。尽管一汽集团对此予以否认,但随着“欧朗”惨淡销量数据的出炉,外界加深了对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的质疑。

      相关数据显示,一汽“欧朗”2012年4月上市,售价6.28万元至8.98万元,上市初期月销量最高达3425辆,但好景不长,9月销量急跌至约100辆,部分4S店甚至月销量为零。2012年夏季,不少经销商已经叫苦不迭。2012年底至2013年初,“欧朗”掀起了一轮清库潮,部分地区甚至打出了降价2万元的噱头,清仓价打至每辆车4万多元。

      “欧朗”的出师不利,早在业内人士意料之中。知情人士指出,“欧朗”品牌和车型推出,均有些冒险。首先,一汽集团并不了解年轻市场,但却冒险而为。2011年11月,一汽集团宣布将打造中国最年轻的汽车品牌——Oley(欧朗)。此前,国内自主品牌从未明确提出打造一个年轻化的汽车品牌;其次,推出的首款“欧朗”车型并非量身定做,而是原出自于“奔腾B30”,前后耗时约3年。2009年,一汽集团打造“奔腾B30”,但当年进行测试后却迟迟无消息,及至回炉改造前脸等外观之后,2012年方推出了首款“欧朗”车型。

      由于“欧朗”属于一汽集团旗下的一汽轿车,在“欧朗”等自主品牌车型的失利、一汽马自达销量大幅下滑后,一汽轿车饱尝苦果。2012年前三季度,一汽轿车亏损令人大跌眼镜。公司公告称,一汽轿车第三季度实现亏损2.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3.1亿元(2011年同期为盈利7.5亿元),亏损幅度超过此前预期的1.5亿元。瑞银等投资机构表示,由于一汽轿车无新的有竞争力车型,预计销量难好转,故亏损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