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一汽自主陷困局 败局一时难转
  • 一汽集团自主三短板
  • 疲软的一汽集团自主
  •  
    2013年1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周刊
    一汽自主陷困局 败局一时难转
    一汽集团自主三短板
    疲软的一汽集团自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汽集团自主三短板
    2013-0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 吴琼

      

      看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运作,最直观的便是观察一汽轿车。“红旗”、“欧朗”、“奔腾”等自主品牌乘用车均在一汽轿车旗下。

      一汽轿车这匹小马,拉起了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这个大车,跑起来着实费力。在一汽集团自主倒退的背景下,一汽轿车只能无奈地上演大输家的角色。

      在各大国有汽车集团竞相追求自主品牌业绩时,承载自主品牌重任的一汽轿车将成为一汽集团的大命门。在一汽集团未实现整体上市前,一汽轿车的业绩成为外界解读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最直接资料。如何将一汽轿车带上正常增长的轨道,必须首先解决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战略的缺陷,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一汽集团自主症结何在?

      第一,与众多民营自主品牌一样,一汽集团掉进了“多生孩子难养成”的陷阱。论自主品牌规划,中国无一家汽车集团可与一汽集团相庭抗礼。据记者了解,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共有7至8个,包括A0、M、A、H、L五个平台,及一汽轿车依托马自达开发的车型平台。一汽自主品牌规划覆盖高、中、低端市场。

      一汽集团乘用车多品牌战略构架,基本集中在一汽轿车旗下。包括“红旗”和其他一汽品牌。其中一汽品牌包括一汽“欧朗”、一汽“奔腾”、一汽“威志”、一汽“夏利”、一汽“森雅”等。此外,“红旗”品牌瞄准高端市场、“奔腾”品牌瞄准中端市场、“欧朗”品牌瞄准年轻、低端市场。按照自主品牌惯例,即使做好一个自主品牌,也非易事。业内人士表示,自主品牌认知度不高的一汽集团,希望同时打造如此多的品牌,难度极大。目前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已有建树的地方国有汽车集团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在推出多个品牌后,2012年纷纷进入品牌瘦身期。江淮汽车高层表示,在车市微增长时期,“多生孩子多打架”,且不利于资源利用最优化。

      第二,一汽集团未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体系,研发、销售未能顺畅对接,不利于整合集团资源。以出师不利的“欧朗”为例,一汽技术中心负责开发设计,一汽轿车承担生产和销售,一汽集团负责品牌营销。技术中心偏离一线市场,无法掌握消费趋势,因而导致高举吸引年轻人大旗的“欧朗”外观、内饰、配置均不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负责品牌营销的一汽集团无法深入市场,也无法制定切合目标消费者的营销方案。尽管“欧朗”邀请年轻人喜欢歌星助唱,也并未成功吸引消费者。此外,在控制生产成本上,“欧朗”也存在多个部门沟通脱节的局面。如负责“欧朗”采购部门的负责人来自一汽大众,但其并不了解分解工程BOM(明确设计图纸涉及的零部件清单明确,并细分为采购清单),因此委托另一部门负责制作。一位自主品牌车企高层表示:“其实早在研发之初,就应该考虑采购成本问题。”

      第三,一汽自主品牌研发缺乏创新。一位汽车零部件业专家指出:“一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创新较少,更多依赖于合资企业的技术。”一份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车规划资料显示,一汽集团多个自主品牌均来自于合资车企的老平台。其中一汽“夏利”、一汽“威志”的多款车型基于丰田NBC平台;一汽“欧朗”基于大众PQ3平台;“奔腾”则源于老马自达6CD3平台及马自达“睿翼”平台。不少车型推出时,便被卷入太像某款合资车型的争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