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软的一汽集团自主
2013-0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 吴琼
大手笔打造的“欧朗”,以首款车销量可怜的数字惨淡收场。承载着诸多自主品牌乘用车品牌的一汽轿车,在自主品牌车企销量普遍增长时,却以2012年大幅亏损交卷。同为国有汽车集团的东风汽车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为何自主乘用车业务捷报频传,而一汽集团却业绩不佳?
与高速增长的长城汽车和逆势增长的吉利汽车相比,一汽集团钱粮、人才均不缺。一汽集团高层屡屡对外表示,一汽集团做自主品牌并不缺钱。据了解,一汽集团投资已达上百亿,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提升;“十二五”期间,一汽集团将在自主品牌方面投入1500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一汽集团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29.1亿元,“十二五”研发费用达190亿元,除部分投向中高端的自主品牌“红旗”、“奔腾”外,部分将投在天津一汽生产的“夏利”和“威志”等中低端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上。以备受争议的“红旗”品牌为例,历时4年多、耗资52亿元打造的H7,在一次大型的国内车展上紧锁车门,被质疑“52亿元打造的不能开车门的模型。”
此外,一汽集团为打造自主品牌,不惜从合资企业调派精兵强将。2009年,当承载着自主重任的一汽轿车陷入危机时,一汽丰田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被调去挽救败局,出任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2012年7月中旬,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调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此外,更多来自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的合资高管,调至一汽集团各自主品牌业务单元。
钱粮不缺、将帅不少,为何一汽集团迟迟无法打造一个像样的自主品牌?“十二五”期间,这将成为考验一汽集团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