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农业部今年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
  • 煤炭产业政策征求意见
    全国交易中心建设有望提速
  • 四部委力推“煤矿充填开采” 煤企技术创新获政策红利
  • 石油企业主导中国油品标准制定
    油品升级须有法律制度压力
  • 矿山联席会议制度获批复
  • 2012年度“金治理·上市公司优秀董秘”开始网上投票
  • 甲醇汽车试点项目正式落地
  • 国办发文:2015年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支持服务业发展 商贸流通节能等四类项目获支持
  •  
    2013年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要闻
    农业部今年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
    煤炭产业政策征求意见
    全国交易中心建设有望提速
    四部委力推“煤矿充填开采” 煤企技术创新获政策红利
    石油企业主导中国油品标准制定
    油品升级须有法律制度压力
    矿山联席会议制度获批复
    2012年度“金治理·上市公司优秀董秘”开始网上投票
    甲醇汽车试点项目正式落地
    国办发文:2015年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支持服务业发展 商贸流通节能等四类项目获支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石油企业主导中国油品标准制定
    油品升级须有法律制度压力
    2013-0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毛明江

      

      关于雾霾天与油品质量因果关系的争论仍在发酵。

      近日,国内某大型国有石油公司负责人针对北京雾霾天气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的直接责任者之一,现在炼油行业不是不能生产高质量油品,而是我国油品质量标准不够高。对于这一说法,机构和舆论颇不认同。

      油品标准由谁定?

      “国内成品油质量标准的制定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掌握,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是该委下属的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石油标委”),最终标准由质检总局发布。在整个过程中,环保部门对于油品质量升级问题上没有实权,这就导致了整个过程中,企业利益占据了主导。”卓创咨询分析师王能说。

      他表示,真正负责组织起草、审议成品油质量标准的是石油标委下设的分会——石油燃料润滑剂产品技术委员会(下称“石油技委”)。但该委员会37名成员中,来自石油企业的就占到七成以上,汽车行业的只有三人,而出自环保系统的只有两人,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中石化。

      “这说明,最终掌握话语权的还是石油巨头。另外,石化行业高度集中于大型央企的现实,决定了其在整体决策过程中博弈能力较强,特别是在标准制订环节。”王能告诉记者。

      来自化工系统官方媒体的数据显示,石油标委的人员构成中,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秘书处设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而石油技委人员构成中,石化系统委员占70.3%、汽车产业系统委员占8.1%、环保系统委员占5.4%,主任委员同样来自中石化,秘书处也设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在这个实质上由石油企业操控的委员会里,环境系统成员经常势单力薄:在标准审议讨论会上,他们的立场就是尽早实施下一阶段的油品标准,但常常被‘升级成本压力’、‘供油紧张’等各种理由搪塞。有时他们提出一个建议,下面却无人接应,直到主持人转换下一议题。这样的局面,几乎可以概括为‘大型油企说了算’。”王能指出,在审议标准时,这个委员会没有合理的表决机制,在模棱两可的会议纪要上,也难以体现环保部门和汽车行业的意见。

      在他看来,“国家油品质量标准不够”的论断并不符合实际。而“车油不匹配”的问题背后,是中国一些能源相关行业“央企独大”的制度困境。

      不能让企业利益主导油品标准制定

      “当然,石油企业成员占重要席位并不过分,因为它们毕竟是在这项行业技术中知识最前沿、经验最扎实的,即使是代表企业利益,也无可厚非。但制定事关节能减排大局的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却不应该让企业利益主导。”王能说。

      事实上,就在2月1日,中石化“突然”宣布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明年起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显示了主动承担责任的姿态。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油品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不应该完全由企业来主导。相关部门在油品标准制定方面的参与不够、多头管理,已经在不经意间拖了油品质量升级的“后腿”。

      据悉,我国成品油产品质量标准和汽车排放标准的制定,分属两种体系、多个部门管理,尚没有一个部门既有管理机动车排放的职责,又有管理油品标准的职责。相比之下,欧盟和美国都已实现车与油的同部门整体管理。

      “油品清洁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资金投入,还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支持和协作。为了加快油品清洁化的步伐,应由政府或环保部门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王能说。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对企业而言,环保是成本,而非效益。成品油升级最需要的不是油品生产企业的内在动力,而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外在压力。既然中国能够在部分省区实现乙醇汽油的封闭运行,也完全能够实现国家强制推行的汽车油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