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动向
  • A4:公司·价值
  • A5:研究·数据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股市行情
  • A8:市场数据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油品升级尘埃落定 成本转嫁或采用“三三制”
  • 预测 节后或迎年内首轮油价上调
  • 分析 汽车尾气处理类公司受益
  • 影响 民营油企处境将更趋艰难
  • 油品质量升级“买单”
    谁说了算
  •  
    2013年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油品升级尘埃落定 成本转嫁或采用“三三制”
    预测 节后或迎年内首轮油价上调
    分析 汽车尾气处理类公司受益
    影响 民营油企处境将更趋艰难
    油品质量升级“买单”
    谁说了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影响 民营油企处境将更趋艰难
    2013-0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毛明江

      

      对于油品升级问题,中石油集团内部一位权威专家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油品的升级速度并不慢,相比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油品质量更是领先。另一些业内人士则表示,在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后,国内本已处在弱势地位的民营油企处境或更加尴尬。

      “油品质量升级问题,要从历史来看。”上述中石油专家表示,很多舆论认为中国油品质量升级速度太慢,其实并非如此。中国从2003年才开始做“国标”油,至今不过10年时间,却已从“国一”升级到2005年的“国二”和2010年的“国三”,目前部分地区已经达到“国四”、“国五”的水平,应该说速度并不慢。

      他表示,欧洲真正开始提出油品升级是在签订《京都议定书》之后,1995年才开始做“欧一”,直到2009年开始升级到“欧五”,也用了10多年时间。相比之下,中国升级油品的速度并不慢。

      “而如果不是和发达国家比的话,中国相比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油品质量绝对是领先的。”上述专家表示,印度、泰国的油品质量和中国相当,都是“欧三”标准;印尼、越南、柬埔寨、菲律宾都普遍在“欧二”水平,尼泊尔是“欧一”。

      另一方面,相对国企央企,民营油企未来的处境将日显尴尬。据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介绍,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民营炼厂所生产的成品油无法达到“国三”标准。民营油企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其必须和石化巨头的产品保持一定价格差,否则就没有竞争力。而无论从技术力量、装置先进程度、产业一体化程度来说,民营油企都无法与垄断性国有石油巨头相抗衡。

      “因为基础差、实力弱,中国的民营油企,要走比石化巨头更为艰难的升级之路,因升级油品涉及生产装置改造、原料油和催化剂变更、人工增加等费用。这对绝大多数民营油企来说可能是难以负担之重。不仅如此,缺少政策性扶持也是民营油企的一大致命伤,因为‘装置易购,油源难得’。”张永浩说。

      他表示,想生产质量好的油品就要有好的原料。而长期以来,国内民营油企基本的油源供应都无法得到满足。以山东地炼为例,国内市场对山东地炼油品的基本认识就是价格低廉、质量不稳定,可能每一批油的原料都不同,产出的成品油质量均不一样。以M100、海洋油等劣质原料炼出的成品油,先天上就无法与垄断国企的油品质量一较高下。

      “因此,随着油品质量升级的加速,民营油企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张永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