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动向
  • A4:公司·价值
  • A5:研究·数据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股市行情
  • A8:市场数据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油品升级尘埃落定 成本转嫁或采用“三三制”
  • 预测 节后或迎年内首轮油价上调
  • 分析 汽车尾气处理类公司受益
  • 影响 民营油企处境将更趋艰难
  • 油品质量升级“买单”
    谁说了算
  •  
    2013年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油品升级尘埃落定 成本转嫁或采用“三三制”
    预测 节后或迎年内首轮油价上调
    分析 汽车尾气处理类公司受益
    影响 民营油企处境将更趋艰难
    油品质量升级“买单”
    谁说了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分析 汽车尾气处理类公司受益
    2013-0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群 ○编辑 阮奇

      

      雾霾天气让投资者开始关注拥有汽车尾气处理业务的上市企业。而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则让上市公司受益有了具体时间表。业内预计,国四国五标准出台将因此提速。

      作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尾气处理及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威孚高科将显著受惠于柴油国四排放标准的实施,该公司股价昨日也逆市飘红。据悉,柴油机尾气处理市场规模约有140亿元至160亿元,一旦国四标准实施,柴油机尾气处理市场将是威孚高科“下一座金矿”。其次,威孚高科孙公司威孚环保掌握着尾气后处理系统最核心的催化剂核心技术。业界预测,随着执行力度的加强,预计威孚高科子公司威孚力达有望占据柴油机尾气处理市场30%至50%的市场份额。

      深交所互动易显示,威孚高科在1月29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销售形势环比前一两个月出现好转。该公司柴油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和汽车后处理系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在反弹。

      针对“2013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这一决定,贵研铂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深层次方面看,这是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对标准越来越严格的表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公司今后将持续受益。而从产品而言,只要是使用电喷系统的汽油车,无论是烧什么品质的汽油,都要用到尾气净化器。”

      2012年3月8日,贵研铂业推出配股方案,拟募资8亿用于投资国Ⅳ、国Ⅴ机动车催化剂产业升级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目前公司配股已通过证监会审核,催化剂公司正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前期建设,预计项目建成投产时间为2014年。”上述负责人表示。项目完成后,贵研铂业将新增汽车催化剂产能250万升,比2011年的150万升猛增166%多。这将有效解决公司产能不足问题,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2011年,其产能为150万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汽油的品质不好,尾气净化处理系统没有太大意义。因此此次实施标准的决定,相当于从源头上对汽车尾气污染进行治理。

      同样受益的还有银轮股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过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这对该公司无疑是个好消息。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银轮股份2011年投资10950万元的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之一“年产1万套SCR系统及年产8万套SCR转化器生产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基建工作,试用产品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现在就等柴油国四标准出台,进行量产。据了解,银轮股份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柴油机SCR系统,已在济南汽车检测中心顺利通过达标测试,排放指标达到了国五技术指标。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受国家环保需求的提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亦相应提高,预计排放标准从国四升级到国五带来的催化剂需求将达400万升。此外,自2006年以来强制安装的尾气装置失效也会对催化剂形成更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