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基金经理淡看指数波动
    重点挖掘基本面反转品种
  • 机构资金
    博弈中航重机
  • 金融地产股护盘 沪指收复2300点
  • 期指主力合约
    贴水扩大
  • 热钱加码
    工业机器人题材股
  • 险资积极备战转融券业务试点
  •  
    2013年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证券·期货
    基金经理淡看指数波动
    重点挖掘基本面反转品种
    机构资金
    博弈中航重机
    金融地产股护盘 沪指收复2300点
    期指主力合约
    贴水扩大
    热钱加码
    工业机器人题材股
    险资积极备战转融券业务试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险资积极备战转融券业务试点
    2013-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枫林

      

      今日,转融券业务试点将出现险资身影,国寿资管目前已拿到险资头牌。这不仅是A股市场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险资不断落地保险新政的重大突破。

      

      盘活持股流动性

      信息显示,转融券的标的证券只有90只股票,以蓝筹股为主。其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大盘蓝筹榜上有名。而这些个股,很多是国寿股票池中的重仓股。

      操作程序上,国寿资管直接和券商打交道,将相关业务委托给券商,由券商落地,融券给其他客户。因此,大券商由于客户资源众多,业务进展快,很容易被险资圈定。

      由于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特性,使得险资更倾向长期持有大蓝筹股票,如民生银行,中国人寿传统普通保险产品账户连续几年一直持有。因此,转融券业务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国寿持股的流动性。

      按照相关规定,转融券业务共分为3天、7天、14天、28天、182天五个固定期限档次,每个档次实行有所差别的利率结构。如,券商从险资融入证券的费率3天最少,为1.5%,最长的182天,为3.5%。因此,拥有大量蓝筹股的国寿,可以获得一部分只赚不赔的增量收益。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国寿股份有1.66万亿投资资产,其中,权益类占比10.01%。即使股票投资占比一半,投资数量尚有0.83万亿。如果按照最低3天,收益率1.5%计算,也有近百万进账。

      

      套利是主流

      融资融券于2010年3月31日的正式推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股市做空时代的到来。但是,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看,市场常常处于一种无券可融的状态,“做空时代”名不副实。

      如截至2月18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289.4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253.57亿元,融券余额35.87亿元,融券余额占比只有2.78%。

      “一般机构融券并不是去做空砸盘,而主要是短期套利”,一位证券营业部有关负责人透露。

      因此,担心借钱给其他机构,做空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风险,可以说几乎很小。

      “这种担忧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融资融券业务还是试点阶段。作为成熟市场,这种工具存在是必然的,一旦大家都十分熟悉,习惯了,运用自如时,才会消除无端恐惧感”,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由于此次试点范围很小,只有保险行业一家公司。其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正在积极备战,“我们期待早点拥有成熟市场的各种执照”,一位险资资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