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13:专版
  • 15:专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第三批柜台交易试点券商名单近期出炉 申报方案评审或趋严
  • 沪港研讨
    加强金融业务与产品合作
  • 面临三大利空因素 业内普遍唱空贵金属
  • 恒生指数高开低走
  • 下跌中继 逢高减磅
  • 行情进入调整期
  • 收复24000沪胶底部反弹势头初显
  •  
    2013年3月6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第三批柜台交易试点券商名单近期出炉 申报方案评审或趋严
    沪港研讨
    加强金融业务与产品合作
    面临三大利空因素 业内普遍唱空贵金属
    恒生指数高开低走
    下跌中继 逢高减磅
    行情进入调整期
    收复24000沪胶底部反弹势头初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情进入调整期
    2013-03-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经历了本周一暴跌之后,周二股市出现了企稳并出现相对强劲的反弹。后市是进一步延续反弹、重回上升通道?还是反弹过后再度调整?应该说市场分歧是比较大的。

      对于本周一的暴跌行情,现在普遍的解释是受到“国五条”实施细则的影响,投资者都被20%的住房买卖差价税吓怕了。诚然,从大的角度而言,这一政策如果得到严格执行,那么无疑会极大改变国民财富积累的路径,对于民间投资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而且从权威人士的解读中,人们也看到这一政策本身也有探路与试验的成分,因此今后还是存在调整的余地与可能,关键是要看它实施以后的效果如何。只是,对于股市来说,往往并不会等到这个结果体现出来才有所表现,通常都是瞬间就做出剧烈反应。过去有人说,如同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一样,中国股市也是被房地产绑架的。现在看来也确实有点道理。这次房地产调控,股市受到的影响巨大。但问题在于,如果大家仔细考虑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实际上市场反应有过激之嫌,至少不至于引发几乎所有板块的下跌。而且,政策本身也有多建普通住房的导向,因此不至于对建材等板块来说就是重大利空。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大跌之后,出现企稳反弹是必然的,是投资者情绪回归正常的一种表现。

      但是,如果说随后股市就能够忽视房地产调控的利空,一路上涨,那显然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在春节长假后股市未能出现“开门红”,并且在节后第一周有比较大的下跌,本身就表明市场存在内在的调整要求。实体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反复说明,此轮增长的特点乃至模式都与过去存在较大差异,人们必须接受经济告别高增长的现实,适应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证券投资。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前一段时间的股市上涨,多少已经脱离了当前的实际,表明对政策宽松程度预期过高,对经济回升强度判断过于乐观,导致行情上涨比较快同时也偏急,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就形成了超过25%的涨幅,在春节前就基本走完了本来有望延续到3月中旬的行情。当然,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大家对后市还抱有一定的想象,因此尽管股指已经有所下跌,但幅度不大,形态也没有真正变坏,给后市在短期内的上涨留了点余地。但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推出,打乱了这个节奏。所以,虽然因为调控政策而导致的股市暴跌有修正的必要和可能,但股市调整则因此而被明确了。显然,此时所出现的反弹是短暂的,反弹过后大盘将会有一段比较长的调整期。

      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凭借什么才能够推动股市完成这波调整。显然,以下几方面因素的支持是需要的:一是宏观政策的向预期方向的演绎,现在大家都高度关注全国“两会”,期望在新一届政府开始运作后,能够有更多的改革政策出台,有了政策红利的推动,股市多半是会有表现的;二是实体经济超预期的复苏,这一点如果能够尽快得到证实,那么股市的价值投资导向就有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行情也会因此而走得比较流畅;三是股市本身的改革,譬如IPO制度的调整等,如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那么对大盘也是较为有利的。也许,只要有以上其中一个因素发挥作用,就能够促使股市及早结束调整,重续升势。如果这些因素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也就只能让大盘延续调整行情了。就操作层面而言,投资者应该耐心等待调整结束信号,而非投机性地抢反弹。毕竟,现在股市最需要的是在休整中消化利空,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