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观点·专栏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国务院机构改革拟撤铁道部 铁路投资不缩减 2.6万亿元债务引热议
  • 向地方放权谨防
    “一放就乱”
  • 期盼新举措开启新气象
  • 郭树清:未来还将出台
    措施加强投资者回报(上接1版)
  • 能源局电监会整合 能源体制改革市场化再下一城
  •  
    2013年3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3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两会特别报道
    国务院机构改革拟撤铁道部 铁路投资不缩减 2.6万亿元债务引热议
    向地方放权谨防
    “一放就乱”
    期盼新举措开启新气象
    郭树清:未来还将出台
    措施加强投资者回报(上接1版)
    能源局电监会整合 能源体制改革市场化再下一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向地方放权谨防
    “一放就乱”
    2013-03-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毛明江

      

      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第七轮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

      此次大部制改革重要看点之一是推进向地方放权、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也存在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主动开展工作。因此,要更好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

      参加过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表示,机构改革重在职能转变。这次改革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与此同时,要谨防出现“一放就乱”现象。

      目前,各地政府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如某省确定该省的八大重点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公告项目审批程序,除法律法规规定须由国家或省级审批的外,原则上都下放到市(州)、县(市)审批。对国家鼓励类项目,实行“报备即批准”,切实加快审批速度,减轻企业负担。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地方政府最感兴趣的投资热土,新兴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区、市)出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根据规划,到2015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5%;安徽省预计到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根据规划到2015年将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

      从大环境上看,中央政府为更好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这次改革提出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即对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需要审批的项目,除特定情况和需要总量控制的外,在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减少审批后,一律由地方政府审批;对国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项目,国务院部门只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

      一路绿灯开放下来,不免让人担心。

      张卓元表示,对于没有市场前景,已经过剩的行业,哪怕已列入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要“一哄而上”。要谨防出现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GDP最大化,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关于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张卓元表示,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这意味着财政“戴帽”下来的项目会减少,地方财政会有更大自主权。

      因此,改革后,地方政府在事权财权增强的情况下,更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更需要以服务民生为导向,更好地肩负起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充分运用好“到手”的权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机构改革方案,并没明确具体操作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