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因为有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即将在本月到期,曾经的中国新能源标杆企业尚德的债务风波仍在发酵。有消息称,尚德电力的核心资产无锡尚德有望保留,但无锡尚德三家子公司有资产重组或破产清算的可能。而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则需要面对董事会对其“隐形财富”的调查。一时间,中国首富、债务大亨,风光无限、金蝉脱壳,科学家和企业家、投机者与脱逃者,这些含义截然相反,通常很难让一个人“包揽”的名号,也全部戴到了施正荣的头上。
不无意外的是,至今不见已辞去尚德电力董事长和CEO的施正荣有任何表态和解释,看来他似早已成竹在胸。有媒体分析认为,由于利益早已转移,风险留给了地方政府。因此,多个不太好的名号,与庞大的利益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据悉,尚德的巨额债务,极有可能由无锡国投来兜底,而无锡国投则是一家国有公司。由无锡国投买单,实质就是由政府买单。政府为企业买单,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这些年来,政府为企业买单的事,在全国各地都大量存在。发生这样的事,说明我们离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还很远,因为政府还没能真正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政府职能的转变还走在半路上。
说实话,当年施正荣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手拎一只皮包和有关发展新能源的技术与设想回到国内时,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特别是投资者,并没有对这匹后来的“千里马”产生多大兴趣。施正荣之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一展才华、崭露头角,完全是因为政府的“慧眼识珠”,给了他无穷的展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也可以说,施正荣赶上了一个绝佳时机,那时各地政府正在全力支持企业家创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而中国经济要转型,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确实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发掘与培养,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培育与建设。应当说,无论是无锡市政府还是施正荣本人,在尚德刚刚起步的时候,都还是比较理智、比较理性的。无锡市政府看重能源产业,但并未指望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球老大。而施正荣尽管也怀揣梦想,力争做行业老大,但也绝对没有想到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真坐上了行业头把交椅。
问题在于,政府应当如何支持企业家、支持企业、支持人才创业。如果带着“碰运气”的思路,把对企业家、企业和人才的重视与关心,建立在“碰碰看”的基础之上。那就有些不妙了。在尚德的发展超出了想象以后,难以想象的事情就发生了。施正荣一发而不可收,地方政府则执着于所看到的统领世界行业的希望。结果,政府与企业心理上的共同膨胀,也就使尚德在错误之路上越走越远了。
于是,政府对尚德的各种支持和帮助,也就完全超出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超出了市场经济所能够承受的政府对待企业的态度,落入了俗话所说的“七分帮忙帮倒忙”的怪圈。更要命的是,就在施正荣已预感到风险逼近,并采取资产转移方式,将风险留在国内、留给政府的时候,无锡市政府却还浑然不知,仍在不遗余力地将各种资源与资金、政策与条件输送到企业之中,并为施正荣转移资产、转移利益提供很大空间。如果政府熟悉和了解尚德的情况和施正荣的暗度陈仓之计,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阻止其转移资产、转移财富、转移利益,让施正荣拿得起也放得下。那么,或许尚德还不至于出现这么大的漏洞,留下这么高危的风险。
可惜,这一切都在政府的眼皮底下发生了,直到风险实在捂不住了、债务实在躲不开了,才匆匆采取防范措施,只是已错过了时机,一切都已太晚了。
事实上,用债务累积起来的无锡尚德,从施正荣成为中国首富的那一刻起,就已达到了风险随时可能爆发的地步。问题是,在政绩的“饥渴症”下,只要风险不彻底爆发,一些地方官员就都能容忍。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风险不要在自己的手上爆发。
类似问题,再往前推一点,包括江西赛维在内的其他新能源企业,也同样存在,同样十分严重。只是,谁也不愿去揭开这个秘密、刺破这个问题泡沫。
这既是地方政府可敬的地方,也是地方政府可悲的地方。可敬的是对经济发展的热情,对培育大企业、大企业家的决心。可悲的是,多数地方的政府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企业、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在相当一部分地方和官员眼中,但凡只要能在他们当政期间能为政绩锦上添花的,都是好企业、好企业家。
所以,在中国,要想成就一名真正的企业家,实在是件太不容易的事。因为,他必须先满足政府及其官员的积累政绩的需要,其次才是企业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如果说无锡尚德还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对政府到底应当为企业和企业家做些什么、怎么做的思考。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新的尚德、新的赛维还会不断出现。而施正荣式的企业家,也会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