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今年以来中国并购交易金额 占亚太53.3%
  • 资产质量稳定
    浦发调降今年业绩目标
  • 券商资产证券化
    和收益凭证对债市的意义
  • 六机构遭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
  • 温州市长:力争年内出台实施
    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 境外投资者兴趣仍浓
    在港保险资管欲争RQFII资格
  • 恒生中国获母行20亿增资
    参与RQFII、前海试点
  •  
    2013年3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今年以来中国并购交易金额 占亚太53.3%
    资产质量稳定
    浦发调降今年业绩目标
    券商资产证券化
    和收益凭证对债市的意义
    六机构遭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
    温州市长:力争年内出台实施
    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境外投资者兴趣仍浓
    在港保险资管欲争RQFII资格
    恒生中国获母行20亿增资
    参与RQFII、前海试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境外投资者兴趣仍浓
    在港保险资管欲争RQFII资格
    2013-03-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证监会上周明确表态称,将扩大RQFII试点机构类型。话音刚落,即有保险在港资产管理公司摩拳擦掌,包括中国平安等都对申请成为试点机构饶有兴趣。

      作为中国平安在香港设立的资产管理机构,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确实有兴趣发展RQFII业务。我们正在评估对境外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可能产品,未来将和中国证监会协作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其调研了解,境外投资者仍然有兴趣对中国内地进行投资,尤其是寻求对债券市场进行投资。“我们认为,届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固定收益管理人的优势将尤为突出。”

      RQFII业务的开闸,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意味着新业务机遇的降临,尤其是在固定收益领域尤为如此。包括平安在内的所有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谁都不愿错过这块“蛋糕”。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资产规模和投资理念臻于成熟。目前,国寿、平安、太保、泰康等保险巨头,以及华泰、安邦、生命等中小保险公司,均已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一旦将来正式开展RQFII业务,上述公司无疑成为受益者。

      不过,从公开信息来看,仅有平安在港发行过产品,包括多只人民币债券基金、港股ETF产品等。而其余在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则只是担当集团全球资产配置的“管家”作用。一位业内人士称,从规模和经验来看,预计平安会捷足先登,抢先拓展RQFII业务。

      但这并不代表其余险企就对RQFII业务不“感冒”。一家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他们和海外投资者的交流情况来看,后者对人民币资产兴致勃勃,但与之相匹配的市场却远远不够,不能完全满足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的投资需求。

      他告诉记者,“我们在这方面正在调研准备,未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潜力很大,而保险机构在发行人民币债券方面很有优势。将来保险机构能否把这块业务做大,一看市场发展程度,二看监管放开规模。”

      保险资产管理业资深人士预计,在参与RQFII一事上,监管部门可能会对保险机构设立相应的准入条件,未必家家都能“尝鲜”,且首批保险RQFII额度料不会很大。

      但从意义上来讲,RQFII业务的开闸,十分契合当下保险投资新政中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主基调,有助于其拓宽资产管理受托范围,为其创造新的利润来源。更关键的是,从过去更多的“买方”角色,开始向“卖方”渐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