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专 版
  • 13:专 版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清风过处 波澜起 万象新
  • 期待“肖氏风格”早掀盖头
  •  
    2013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特别报道
    清风过处 波澜起 万象新
    期待“肖氏风格”早掀盖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待“肖氏风格”早掀盖头
    2013-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年富力强,处事果断,作风朴实,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和协调能力强。”这是有关部门对肖钢的评价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李剑锋

      

      位于北京西单闹市区的中行总行即将迎来一次“辞旧迎新”。

      中行昨日晚间正式对外发布公告,任职中行董事长整十年的肖钢离任。同日,有关消息证实,肖钢接替任职17个月的郭树清出任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

      

      处事果断 作风朴实

      相比郭树清,肖钢执掌证监会之前的履历相对简单。在任职中行之前,肖钢一直任职央行,且一干就是22年。

      肖钢1958年8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江西吉安人,硕士学位,1981年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随即进入央行工作,并很快获得晋升,36岁即成为央行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

      肖钢先后担任过央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计划资金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等职务。1998年,年仅40岁即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直到2003年接任中行董事长。

      对于肖钢来说,看似起伏不多的22年央行从业经历,却是可圈可点。

      上世纪90年代广东国投事件发生后,肖钢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致力于广东省金融业重创后的修复工作。对其任内作为,外界评价为“成效显著”。

      此后,在人民银行长期、彻底地对信托公司实施整顿、撤销、合并、重组的工作进程中,肖钢担当了重要角色。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出台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修改完善的积极促成者之一,这两部法规使有关部门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监管更加有法可依。

      也因此,在2003年任命肖钢为中行董事长兼行长之时,有关部门曾高度评价时年45岁的肖钢,“年富力强,处事果断,作风朴实,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和协调能力强。”

      中行内部人士也评价称,肖钢行事雷厉风行,政治觉悟高。生活中的肖钢颇为平易近人,不忙的时候,他会不时饭后绕着中行总部大楼溜达散步,并很自豪当年中行股改善后处理妥当,不担心在自家门外被前员工拦截。

      肖钢任职中行的十年,中行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6月末,中行资产总额达12.8万亿元,是他上任时的3.3倍。

      十年里,肖钢带领中行实现股改上市,2006年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行赴港上市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IPO,以97亿美元的筹资规模一举打破了头一年建行IPO所创造的多项记录。

      业界有传闻中行IPO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认可,与肖钢不无关联。肖钢并无海外留学经历,但在路演时,肖钢却用流利的英语与时任高盛负责人的保尔森侃侃而谈,这对中行的国际化形象颇为加分。熟悉肖钢的人说,肖钢学习能力强,其英语表达能力一度也令中行内部人士颇感意外。

      如今中行海外机构已覆盖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36个国家,并通过中国业务柜台在阿曼、秘鲁、加纳、土耳其、乌干达和芬兰等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与近1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外国银行建立了代理合作关系。

      2012年,中行迎来百年大庆,并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再次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连续两年成为新兴经济体中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

      

      激进转型的是与非

      不过执掌中行十年,对于肖钢来说并非一帆风顺。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市场记忆犹新。彼时拥有海外资产愈多则被认为潜在风险愈大,而中行却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相比其他几大国有银行而言,中行的压力无疑最大。

      在随后的2009年一季度,中行集团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85.7亿元,同比下降14.41%。

      面对危机,肖钢果断作出的战略选择是,迅速将业务重心转向境内市场。在2008年底中央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政策,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之时,此前业务更倚重海外的中行开始战略大调整。

      据报载,2009年上半年,肖钢带领团队“攻城略地”,亲自公关考察项目,与各地方政府、各央企签约贷款协议,效果显著。当年一季度,中行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2008年末增加5694亿元,增长24%,市场份额提高0.62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中行首次在贷款增量上超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但中行的这一激进战略转折在有效化解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冲击之时,也引来市场颇多非议,尤其在随后几年监管层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核算之时,中行激进转战境内市场的策略被认为埋下了不小的资产质量隐患。

      而对肖钢来说,更大的压力是,自去年开始,中行盈利能力开始逊于农行,重回四大行“老四”之位,肖钢不得不在内部对员工发话称,“要做好过几年苦日子的准备”。

      2012年上半年,农行实现净利润805亿元,资产总计12.9万亿元,负债总计12.2万亿元;同期,中行实现净利润750亿元,资产总计12.8万亿元,负债总计12万亿元,四大行位次重排,中行屈居末位。

      但中行内部人士则分析称,如果2009年中行不加大力度转战境内市场,也许今日的中行排位还不仅仅是回到农行之后。

      实际上随后的几年,曾经强势的海外盈利来源,均是拖累其业绩表现的重要原因。中行副行长王永利在回应中行退居“四大行”末位之时依然称,中国银行外汇资产多,外汇的业务是业绩被拖累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永利说,2005年至今,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通道,那么,中行外汇的利润一折成人民币就将面临贬值。“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事实上,外汇资产规模较大,带来的不仅仅是汇兑损失,这种资产结构也往往拉低全行的净息差水平。原因在于,境外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水平低于仍处于利率管制的境内。以中国香港为例,香港银行业平均净息差约1%,而内地银行业净息差普遍在2.5%至3%之间。

      另有银行人士如此评价称,实际上2009年肖钢选择转战境内市场,对于中行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且实际上这一役也为中行修复境内市场短板奠定了基础。

      

      跨界新征程

      当下,对肖钢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执掌万众瞩目的证监会。

      有金融行业专家评价称,多年央行的从业经历,并执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行多年,对于肖钢的宏观把控能力及国际化视野颇有裨益。

      翻阅肖钢以往的公开言论以及署名文章,也有涉及资本市场的。例如,2011年3月,肖钢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如果没有坏,就不要修》。

      在这篇文章里,肖钢就纽约泛欧交易所与德国证券交易所合并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每次金融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交易所合并潮,而这种合并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风险。

      作为多年前的前央行高官以及时任商业银行董事长,跨界发表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被媒体认为“很罕见”。

      当然,肖钢更熟悉的领域是他任职多年的银行业,近两年他关注和思考的重点亦在银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他时常会通过《经济日报》、《中国金融》、《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报刊发表署名文章,与市场分享他对银行业的思考及其见解。

      近期引起市场热议的是他对银行“资金池”类理财产品的“庞氏骗局”论。他说,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类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作为中行董事长,肖钢这番言论迅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称,他的观点也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此番转战相对陌生的资本市场,对于肖钢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调整及挑战。但分析人士认为,以肖钢对金融业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银行业从业和管理经验,相信他会较快适应新的岗位。

      中国资本市场期待尽快见识到“肖氏风格”。

      ■肖钢简历

      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

      1989.10——1994.02,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4.02——1995.07,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

      1995.07——1996.10,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

      1996.10——1998.1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并先后兼任计划资金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广东省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

      1998.10——2003.0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长期分管信托业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2003.03——2004.08,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行长兼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2003.06—2004.12兼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

      2004.08——2013年3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